北注协专家提示[2013]第5号——IPO企业职工薪酬的审计

北注协专家提示[2013]第5号——IPO企业职工薪酬的审计

ID:35719437

大小:3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4-14

北注协专家提示[2013]第5号——IPO企业职工薪酬的审计_第1页
北注协专家提示[2013]第5号——IPO企业职工薪酬的审计_第2页
北注协专家提示[2013]第5号——IPO企业职工薪酬的审计_第3页
北注协专家提示[2013]第5号——IPO企业职工薪酬的审计_第4页
北注协专家提示[2013]第5号——IPO企业职工薪酬的审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注协专家提示[2013]第5号——IPO企业职工薪酬的审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北京注册会计师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提示第5号--IPO企业职工薪酬的审计发布日期:2013年08月05日职工薪酬作为重要的成本费用项目及舞弊操纵易发领域,是注册会计师在IPO审计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重点之一。现结合《企业会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及相关法规对IPO企业会计核算及规范运作的要求,就IPO职工薪酬审计做如下风险提示。  本提示仅供事务所及相关业务人员在执行专项核查时参考,不能替代相关法律法规、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以及注册会计师个人的职业判断。事务所在执业中应结合项目实际情况、风险导向原则以及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确定,不能直接照搬照抄。IPO审计专家委员会针对IPO企业职工

2、薪酬的审计,提示如下:  一、职工薪酬的相关舞弊动机和方法  考虑到动机不同,企业利用职工薪酬的舞弊可分为盈利操纵和税收操纵。IPO审计重点以防范盈利操纵为主,税收操纵涉及对企业规范运作要求。  可能存在的舞弊情形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以侵占财产为目标,如虚增人数冒领工资侵占企业资产等;  2.以少缴个人所得税为目标,如将工资费用化或虚增人数“化整为零”少缴个人所得税等;  3.以少缴企业所得税为目标,如虚增人数以虚增薪酬总额、将资本化薪酬费用化、自产产品福利分配不确认收入成本等;  4.以盈利操纵为目标,如随意改变薪酬标准、延迟或提前确认薪酬费用、利用员工性质分类进行操纵或通过关

3、联方承担薪酬改变费用金额等。  如果发现相关舞弊情形,除根据审计准则实施进一步程序外,还应考虑舞弊行为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及规范运作的影响。如果涉及税收风险,则需要考虑相关行为是否构成重大违法等。  二、IPO审计中具体事项的风险提示  下面,我们根据几种主要的风险事项提出相关操作提示。  风险提示一:随意改变薪酬标准7  合理的薪酬制度和薪酬标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如果在IPO审计中发现企业存在随意改变职工薪酬标准而导致员工薪酬水平变化较大的情形,如在经营状况较好时提取额外的奖金福利、在经营业绩不及预期时阶段性降低薪酬标准等,注册会计师应当充分关注其合理性及粉饰业绩的可能性。关注重点:

4、1、改变薪酬标准是否符合企业规定的决策程序,国有性质的企业是否经相关主管部门批准?  2、企业制定的薪酬制度和标准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税法规定、是否存在劳动纠纷隐患等?  3、改变薪酬标准的目的,是否与盈利目的相关?  4、结合经营状况和动机,关注是否可能存在其他盈利操纵行为。  风险提示二:薪酬水平异常偏低  一般情况下,企业薪酬水平应与企业规模、经营状况、行业或区域地位匹配,如果IPO审计中发现存在异常偏低薪酬水平的情形,如人均水平远低于同行业或同地区的在岗职工平均水平,核心人员薪酬水平与同行业相比异常偏低等,注册会计师应当充分关注是否存在经营、舞弊操纵及其他审计风险。关注重点:1、企

5、业实际经营状况是否正常、是否与财务报表显示的状况相背离?  2、是否存在人为操纵职工薪酬水平虚增业绩的行为?  3、是否存在通过股份支付等其他途径承担核心人员和高管薪酬的情形?  4、是否存在上市后大幅提高员工福利导致业绩变脸的可能?  风险提示三:职工人数异常下降  正常经营的企业,在技术、工艺、产品、经营环境等方面没有较大改变的情况下,职工人数不会有过大的异常变动。如果企业职工人数出现异常下降,则需要关注企业是否经营下滑或者存在关联方承担职工薪酬的舞弊可能。关注重点:1、通过实地核对主要部门岗位用人信息、核对“五险一金”和个人所得税的缴纳信息等,核实职工人数改变的真实性。  2、通过

6、对职工人数改变的原因、生产效率和人均产能等的审查核实,判断人数改变是否合理,以及是否存在盈利能力造假风险。7  3、关注关联企业及未合并企业的职工人数与产能的匹配性和盈利的真实性。  4、关注存在辞退福利计划的可能。  风险提示四:利用员工分类进行盈利操纵  企业根据员工岗位的专业化特点,对员工采取分类管理和考核,而职工薪酬的某些会计核算及税收优惠政策往往与员工分类相关。因此,依据岗位性质对员工进行分类存在一定的操控空间。关注重点:1、混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人为调整基建工程和无形资产研发人员人数而调整当期费用;调整研发人员人数,还可能产生虚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应纳税所得税额的违规风险

7、;  2、混淆生产成本与当期费用:人为将应当期费用化的员工薪酬部分计入生产成本而虚增当期利润,反之则虚增毛利率水平和虚减利润;  3、违规享受税收优惠:福利性生产企业可以享受的职工薪酬加计扣除所得税和降低所得税率等优惠政策,均与员工性质有关。因此,企业可能通过操纵“四残”性质人数,从而达到违规享受优惠政策的情况。  因此,审计时应针对性分析员工分类及变化的合理性,必要时应实地核对相关岗位人员信息与会计记录的一致性。  风险提示五: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