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2节第1课时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优化练习

2017_2018学年高中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2节第1课时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优化练习

ID:35725700

大小:138.2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4-14

2017_2018学年高中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2节第1课时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优化练习_第1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2节第1课时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优化练习_第2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2节第1课时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优化练习_第3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2节第1课时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优化练习_第4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2节第1课时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优化练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_2018学年高中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2节第1课时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优化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节第1课时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课时作业(十七)]一、选择题1.下列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  )A.遗传和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的选择材料B.通过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取胜,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因失败而被淘汰,所以生物进化是以个体作为基本单位的D.生物进化的过程是由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的变化过程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不是以个体为基本单位。答案:C2.下列关于生物遗传与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一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个体数量一定比隐性性状个体多B.由X染色体上

2、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雌性个体中易于表现C.在一对等位基因中,基因频率相等时,显性性状个体数量一定不少于隐性性状个体D.在一对等位基因中,基因频率大的一定是显性基因解析:A项中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个体数量的多少与环境条件的选择作用有关;B项雄性个体X染色体上含有的显性或隐性基因都易表现出来,而雌性个体X染色体上基因杂合时,隐性基因不易表现出来;C项中显性纯合子或杂合子都表现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只有隐性纯合子才表现隐性性状,所以显性性状个体数量一定不少于隐性性状个体;D项由出现频率大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更能与环境相适应,该基因可能是显性基因也可能是隐性基因。答案:C3.腕足类动物海豆芽,从4亿年前出

3、现至今面貌基本没变,又没有灭绝,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自然选择对其不发生作用B.海豆芽在漫长的年代中基因频率发生了较大变化C.海豆芽很少变异,适应性强D.海豆芽的生活环境基本没有改变解析: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该生物的“面貌基本没变”,说明其生存环境基本没变,基因频率也基本没变,所以性状基本没变。答案:D4.据调查,某小学的学生中基因型比率为XBXB∶XBXb∶XbXb∶XBY∶XbY=44%∶5%∶1%∶43%∶7%,则Xb的基因频率为(  )A.13.2%       B.5%C.14%D.9.3%解析:由于XBY、XbY中分别只有一个XB、Xb,在计算时不能乘以2

4、,所以Xb的基因频率=≈9.3%。答案:D5.1979年科学家对野生大象的种群进行调查统计发现,地球上大概有1300000只大象。但到了1999年,大象只剩下700000只。另一项调查统计表明,现有50%的非洲雄象不再长有长牙。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野生大象一旦灭绝,人类将丧失部分宝贵的基因资源B.非洲象群中控制长牙的基因频率下降C.采取就地保护措施可使大象的数量回增D.上述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解析:从1979年到1999年野生大象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主要原因是人为猎杀,且非洲雄象不再长有长牙不是对大象自身生存有利的,故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D6.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

5、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一定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B.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频率之和为1C.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大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解析: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频率之和为1。适应环境的个体得到保留,它可以是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也可以是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所以无法判断是A还是a的基因频率高。由于男性中只有一条

6、X染色体,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病,故男性患色盲的概率大于女性,但是色盲基因在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中基因频率是相同的。答案:B7.抗青霉素葡萄球菌是一种突变型。将未接触过青霉素的葡萄球菌接种到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结果有极少数存活下来。存活下来的葡萄球菌在相同培养基中经多代培养后,对青霉素的抗性明显增强。原因是(  )A.青霉素的选择作用提高了葡萄球菌抗青霉素基因的频率B.青霉素使用量的增加提高了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抗性C.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抗性的增强是定向突变的结果D.葡萄球菌的抗青霉素基因是在使用青霉素后产生的解析: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所以青霉素的选择作用提高了葡萄球菌抗青霉素基

7、因的频率,A正确。青霉素使用量的增加不能直接提高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抗性,B错误。突变是不定向的,C错误。葡萄球菌的抗青霉素基因是基因突变而来的,不是使用青霉素后产生的,D错误。答案:A8.科学家获得一种显性突变蚊子(AABB)。A、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只有A或B基因的胚胎致死。若纯合的雄蚊(AABB)与野生型雌蚊(aabb)交配,F1群体中和F2群体中A基因频率分别是(  )A.50%、60%B.50%、50%C.40%、6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