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秋高中历史第5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学案新人教版

2018秋高中历史第5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学案新人教版

ID:35736418

大小:582.4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4-15

2018秋高中历史第5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学案新人教版_第1页
2018秋高中历史第5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学案新人教版_第2页
2018秋高中历史第5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学案新人教版_第3页
2018秋高中历史第5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学案新人教版_第4页
2018秋高中历史第5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学案新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秋高中历史第5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学案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学习目标]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史实。 2.知道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所带来的影响。3.探究影响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因素。[自主预习·探新知]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1.鸦片战争前:物质文化生活与社会习俗多沿袭传统。2.鸦片战争以后:西方文化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1)衣①“洋布”“洋装”渐渐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②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设计的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③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服装更是五花八门。(2)食: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3)住:西方建筑样

2、式在中国传统民居中引人注目。(4)社会风俗①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②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③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④大城市的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农村仍沿袭传统的风俗习惯。[误区警示] 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易误点(1)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2)清朝缠足陋俗最盛,但清政府并不支持缠足,还多次下令废止缠足。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1.改革开放前(20世纪50~70年代)(1)社会风尚: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

3、中国的主流。(2)物质生活:由于物资比较匮乏,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票证计划供应。2.改革开放后(1978年以来)领域主要变化物质生活衣颜色从灰蓝色调为主变为五彩缤纷,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食(1)到1987年,中国已基本解决了过去几千年没有解决的温饱问题(2)政府还倡导“菜篮子工程”住(1)城市人均居住面积逐年增加,农民纷纷兴建新房。1995年国家启动的城镇“安居工程”解决了中低收入职工的住房(2)更追求家居内部陈设的舒适、外部环境的优美习俗(1)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2)逐步形成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的社会风尚[课中思考] 阅读教

4、材P66“学思之窗”,思考:你认为,导致当今中国产品丰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提示】 改革开放搞活了经济,粮食产量提高,工农业产品丰富,当今人们再也没有花钱而买不到东西的烦恼了。知识网络(教师用书独具)知识精要1.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结构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逐步转型。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汇,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冲击着中国的社会生活。2.中国近现代社会的物质生活,在鸦片战争后直至民国时期经历了由盲目排外到学习西方、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渐进的历程,呈现出既追新慕异、去土存洋,又新旧并存、中西合璧的特征。[合作探究·攻重难]影响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因素[

5、史料一] 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史料二] “文化大革命”时期,“国防绿”“海军蓝”是中国城乡居民追求的色彩。那时期,穿一身“国防绿”、腰间系一条帆布大板带、肩背军挎包成为青年男女尤其是大中专学生追求的一种时尚。20世纪80年代,色彩鲜艳、款式时髦的服装逐步在大众中流行。毛皮大衣、羽绒服、西服、呢大衣等各种服装

6、充分展现穿着者的风采与魅力。民众受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较大,中国服饰正式走向了多元化。——摘编自陈志华、朱华《中国服饰史》[史料解读] 注意对史料一进行分层解读:第一句话表明变化的时代背景;第二、三句话说明社会生活方式的西化。史料二关键词“国防绿”“海军蓝”表明服饰单一化;“色彩鲜艳、款式时髦”表明服饰多元化。[史料应用](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扬气”变为“洋气”的原因。(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中国民众的服饰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变化的主要因素。【提示】 (1)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商品的输入;西方文化的影响。(2)改革开放

7、;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民众思想观念变化;外来文化影响。影响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因素(1)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西方殖民者的入侵,把西方的生活方式移植到了中国。通商口岸就是晚清社会近代化最早的发生地和近代文明的窗口,近代文明经通商口岸逐渐向中国内地辐射。这种影响是西方国家的侵略给中国带来的积极影响,是客观的,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2)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新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为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化奠定了经济基础。(3)近现代革命思潮的兴起与思想解放运动

8、。近代中国先进人士的倡导,如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都号召“断发易服”,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解放等等,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