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ID:35760738

大小:32.1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4-16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_第1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_第2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_第3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_第4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7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亦、宜”等7个生字,正确书写“断、楚”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抹、磨”。正确读写诗句中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默写《望天门山》。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体会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3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文中“亦、宜”等3个生字,会写“饮、初”2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抹”。了解诗句的大概内容。2.有

2、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训练学生自我感悟诗句意思的能力。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教学过程】一、欣赏美景,揭示诗题。1.同学们去过西湖吗?(如果有去过的,请学生做简单介绍。)这一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如诗如画的西湖。2.鼓励学生用自己积累的词语说说欣赏西湖十景给自己留下的印象。(美景如画、风景优美、如诗如画、山清水秀、美不胜收、人间仙境……)3.谈话揭题:同学们,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

3、苏杭。”人们【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入语文学习。多媒体展示西湖美景,可以使把杭州西湖比作人间天堂,是因为那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所以从古至今有好多的文人墨客吟诗作画来赞美它。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描写西湖的古诗。板题:《饮湖上初晴后雨》,学生齐读课题。(板书:《饮湖上初晴后雨》)简介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

4、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苏轼特别喜欢西湖,他第一次来到杭州就觉得这里特别熟悉,几乎成为了他的第二故乡,他在杭州两次做官,像爱自己的家一样治理杭州,西湖在当时也会遇到污染的问题,他在西湖兴修水利,建起了“苏堤”和“三潭映月”两道独特的景观。二、鼓励交流,理解诗题。1.《饮湖上初晴后雨》,学生齐读。2.小组交流:通过读题目,你读懂了什么呢?3.代表发言,师生评议,教师小结:(1)知道了天气:先是晴天,后来下雨了。(2)知道了地点:西湖的小舟上。(3)知道了诗人在做什么

5、:饮酒聊天,欣赏美景。4.谈话激趣:诗人苏轼曾经在杭州做过地方官员,他非常喜欢西湖,经常到西湖来观赏美景,有一天,他和朋友乘坐游船荡漾在西湖上,一边饮酒聊天,一边欣赏西湖美景,刚开始的时候是阳光明媚,后来忽然下起了雨。看到这奇妙的景象,苏轼诗兴大发写下了这一首千古流传的美妙诗篇——《饮湖上初晴后雨》。。三、学习字词,明确节奏。突出显示“饮”“初”“亦”“抹”“宜”。学生感受西湖的美丽。通过图片展示,设悬来引出课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阅读文本的欲望。】1.大诗人苏轼笔下的西湖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把朗诵诗句,借助拼

6、音学会诗中的生字,把生字读正确。2.生自由朗读。3.检查学生朗读情况。(1)课件出示诗句。①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师生评议。②指导生字:yǐnchūyìmǒyí饮初亦抹宜指名读,教师领读,提示读音:“亦、宜”整体认读音节,“饮”前鼻音。“抹”是多音字,在文中读mǒ,组词“涂抹”;还有一个读音是mā,组词“抹布”。③识记生字熟字加偏旁:饮=欠+饣初=刀+衤宜=且+宀减一减:迹-辶=亦4.再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根据学习古诗的经验在课本上标出这首诗的节奏。教师巡视,个别指导。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

7、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板书:《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5.指名读,提示要读出诗的节奏、韵律。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四、品读诗句,理解大意。1.小组交流积累的学习古诗的方法。2.代表发言,教师小结:看课本注释、看课本插图、读古诗题目、读古诗诗句、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搜集资料……3.引导理解:(1)诗人在这首诗中写了西湖怎样的美景?(2)晴、雨时的西湖有什么不同的景象?(3)欣赏晴雨时的美景,诗人有怎样不同的感受?4.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阅读理解古诗。五、细读诗句,交流探究。(一)赏读“水光潋滟晴方好”。1

8、.“潋滟”是什么意思?(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你是怎么知道的?(看课本注释知道的。)2.“潋滟”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波光粼粼,波光闪闪,波光闪动,湖水荡漾,浮光跃金,湖水耀金……)3.是什么让西湖水面出现“潋滟”的景象?(是阳光和微风让西湖水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