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案湘教版

高中地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案湘教版

ID:35763947

大小:197.6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4-17

高中地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案湘教版_第1页
高中地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案湘教版_第2页
高中地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案湘教版_第3页
高中地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案湘教版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案湘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考点突破1.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人地关系思想的核心内容及产生的原因;2.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历程及特点;3.了解现代几种人地关系思想的内涵,初步认识其演变的条件、原因,学会分析不同人地关系思想指导下人类活动产生的后果。二、重难点提示重点:1.人地关系思想产生、发展的渐进过程;2.现代几种人地关系思想的内涵、产生条件及其影响。难点:从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进程中得出人地关系的正确选择——可持续发展论。一、人地关系的发展历程1.人地关系的含义人地关系即人类和其所处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其含义包括三个方面:①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

2、一定空间,并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②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中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去。③人类作用于环境,环境把它受到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2.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不同,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不同。时期生产力水平人类活动环境问题人地关系人地关系思想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人类社会早期极为低下,发展缓慢以采集和狩猎为主,对环境的影响极为有限生物资源遭到一定的破坏,但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威胁并不严重对人地关系认识肤浅,人类被动适应环境崇拜自然农业社会时期以畜力和金属工具为代表的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

3、展人类对资源和环境开发利用的强度和广度都增大对环境影响加大,要求改造自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人类对自然的依赖性减弱,对抗性增强改造自然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工业社会时期科技突飞猛进,生产力迅速提高人类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和高度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并从局部扩展到全球,环境问题日趋尖锐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征服自然“二战”以后生产力继续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进入后工业化时代,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人口激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严重,许多地方人地矛盾尖锐人类认

4、识到应主动谋求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谋求人地协调二、现代人地关系思想演变中的人地关系论【随堂练习】下列论述不属于地理环境决定论观点的是(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B.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生理、心理特征C.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的民族特征、文化发展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D.地理环境从多方面以“盲目的残酷性统治着人类的命运”答案:A思路分析: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环境决定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进而决定人类的民族特征、文化发展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并由此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所以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拉采尔在《人

5、类地理学》中说:“地理环境从多方面以‘盲目的残酷性统治着人类的命运’。”“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说明人的主观能动性能改变甚至决定地理环境的影响,属于人定胜天论的观点。例题1(天津模拟)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该州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区年平均降雨量2026.5毫米,海拔较低的山间盆地、河谷地带年平均降雨量817.2毫米。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山顶森林、山腰村寨、山坡梯田、坡底河流”——哈尼人的这种“四度同构”良性农业生态系统和独特的梯田文化景观,下列对其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地区海拔高,山区降水丰富,山顶

6、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村寨位于山腰,水源充足、洁净,且冬暖夏凉,适宜居住C.山坡梯田具有保水保土,净化地表径流,防止地震、滑坡等作用D.山坡梯田海拔较低,热量充足,水、肥可顺地势自流至农田,利于水稻种植(2)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当地咖啡种植面积快速增长,水田播种面积大大缩小(咖啡种植比水稻需水量小,排水条件好),你认为下列对大规模的咖啡种植对当地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河流水位的季节变化增大B.当地气候变得更加湿润C.水土流失减弱,河流的含沙量降低D.生物多样性增多思路分析:第(1)题,山坡开辟梯田,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剧

7、,地表径流被污染,对于防止地震没有作用,可能会加剧滑坡等灾害,故答案选C。第(2)题,大规模地种植咖啡会造成植被破坏,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水土流失加剧,野生生物生存环境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蒸腾作用减弱,气候会变得干旱,河流汇水速度加快,河流水位的季节变化增大,故答案选A。答案:(1)C(2)A例题2(福建高考)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最适宜采用该模式的是(    )A.河套平原B.黄淮平原C.辽东丘陵D.闽浙丘陵(2)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①提高经济效益②

8、加快城镇发展  ③提供清洁能源   ④促进民居集中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思路分析:第(1)题,结合模式图中的水稻种植及甘蔗种植可知,该模式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