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古代中国_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_魏晋隋唐专题综合训练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古代中国_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_魏晋隋唐专题综合训练

ID:35764944

大小:222.27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4-17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古代中国_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_魏晋隋唐专题综合训练_第1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古代中国_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_魏晋隋唐专题综合训练_第2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古代中国_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_魏晋隋唐专题综合训练_第3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古代中国_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_魏晋隋唐专题综合训练_第4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古代中国_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_魏晋隋唐专题综合训练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古代中国_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_魏晋隋唐专题综合训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三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魏晋、隋唐专题综合训练(三)(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湖南长郡中学月考)晋人张载在《榷论》中说,政府选拔人才时“碌碌然以取世资”,因此,一些具有卓越才能的人“直将伏死嵚岑(高峻的山峰)之下”!这反映了该时期(  )A.皇帝征召把儒士排除在外B.察举制未能选出经世之才C.庶族及寒门才俊备受压抑D.士人壮志难酬而消极出世解析:选C。材料中“取世资”表明选取世家大族做官,具有卓越才能的人“直将伏死”信息,表明庶族及寒门才俊备受压

2、抑,故选C项。材料中“具有卓越才能的人”看不出是儒士,故A项错误;汉代实行察举制,而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察举制与材料中“晋人”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直将伏死”不是消极出世,故D项错误。2.(2018·株洲模拟)《晋书》记载:曹魏咸熙二年(256年),“令诸郡中正以六条举淹滞:一曰忠恪匪躬,二曰孝敬尽礼,三曰友于兄弟,四曰沽身劳谦,五曰信义可复,六曰学以为己”。由此可知(  )A.儒学理念影响九品中正制度B.州郡中正官严格举荐人才C.中正官以门第为标准选拔人才D.曹魏时期的中央集权加强解析:选A。材料内容是关于曹魏时期

3、中正官察举人才的六条标准:忠、孝、友、谦、信、学,可见这些标准与儒学理念一致,说明儒学理念影响着九品中正制度,故选A项。3.(2018·滨州模拟)秦置尚书于禁中,掌通章奏而已;自汉武帝后,尚书职权逐渐提高,但终两汉之世,尚书还是少府的属吏,其位秩不过千石;到隋唐,尚书省已是政府里最高最大的行政机构了。尚书省的演变历程表明(  )A.中枢权力机构的逐渐成熟B.皇权相权的矛盾尖锐C.古代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D.专制皇权的高度发展解析:选A。据材料“掌通章奏而已”“尚书职权逐渐提高”“政府里最高最大的行政机构”可知,尚书省的演变

4、历程表明中枢权力机构的逐渐成熟,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尚书省权力的增强,而不是皇权和相权之间矛盾尖锐,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中枢权力机构的成熟,与加强中央集权无关,故C项错误;明朝时期,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专制皇权高度发展,故D项错误。4.(2018·湖南师大附中月考)有学者对《新唐书》列传中1443名官员的来源进行分析如下:入仕途径科举制入仕胥吏出职等杂色入仕开国功臣与降归入仕门荫入仕入仕途径不详人数54034416292306比例37%24%11%7%21%这说明(  )A.唐代“文官政治”特色明显B.门阀政治彻底被

5、科举政治取代C.唐代政治具有一定开放性D.选官制度受到佛道思想的冲击解析:选C。由上表可知,《新唐书》列传中1443名官员的来源比较复杂,科举制入仕的占到三分之一左右,表明唐代政治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故选C项。“文官政治”的特色在唐代不明显,故A项错误;据表可知,门荫入仕的占7%,因此门阀制度没有彻底被科举制度取代,故B项错误;选官制度受到佛道思想的冲击材料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5.(2018·济宁期末)王谢是南北朝时期的望族琅琊王氏与陈郡谢氏的合称,后成为显赫世家大族的代名词。唐朝刘禹锡曾感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

6、百姓家。”这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唐代(  )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   B.君主集权空前强化C.世家大族趋于消失D.政权基础发生变化解析:选D。从南北朝时期到唐朝选官制度发生变化,由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故出现刘禹锡的感叹,这说明政权基础发生变化,故选D项。材料中从魏晋时期的望族到“寻常百姓家”,体现选官制度的变化,士族特权受到否定,故A项错误;君主集权空前强化是在明清时期,故B项错误;世家大族仍存在,只是特权受到限制,故C项错误。6.从整个科举考试史的角度看,唐代的科举制尚处于早期和探索阶段。多数的录取并不完全倚重考卷,还要

7、看平时的文字高下,考生的声名、影响、家世、地位等等;有时甚至完全不看考卷,未曾开考,名次已定。据此可知唐代的科举制度(  )A.考生的名望决定结果B.继承了前代的遗风C.主要受制于士族门阀D.未得到平民的认可解析:选B。据材料“多数的录取并不完全倚重考卷,还要看平时的文字高下,考生的声名、影响、家世、地位等等;有时甚至完全不看考卷,未曾开考,名次已定”可以得出唐代的科举制度继承了前代的遗风,故B项正确;据材料“多数的录取并不完全倚重考卷,还要看平时的文字高下,考生的声名、影响、家世、地位等等”可知“考生的名望决定结果”不

8、正确,故A项错误;据材料“多数的录取并不完全倚重考卷,还要看平时的文字高下,考生的声名、影响、家世、地位等等”可知唐代的科举制度“主要受制于士族门阀”不确切,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平民对科举制的态度,故D项错误。7.(2018·昆明质检)中国古代某一赋税制度改革,其主要内容:量出制入;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徭、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