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第2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1节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与风学案中图版

高考地理复习第2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1节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与风学案中图版

ID:35765102

大小:1.63 M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4-17

高考地理复习第2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1节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与风学案中图版_第1页
高考地理复习第2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1节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与风学案中图版_第2页
高考地理复习第2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1节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与风学案中图版_第3页
高考地理复习第2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1节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与风学案中图版_第4页
高考地理复习第2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1节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与风学案中图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复习第2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1节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与风学案中图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节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与风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

2、大气的受热过程(对应学生用书第36页)[识记—基础梳理]1.大气的热源A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受热能量的根本来源,B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2.大气的受热过程(1)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2)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转化为热能增温。(3)地面增温的同时,把热量传递给大气。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削弱形式及特点形式特点b反射云层和较大的尘埃反射部分可见光,无选择性散射空气分子或细小尘埃对可见光具有散射作用,散射具有选择性a吸收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吸收具有选择性(2

3、)削弱作用约19%的太阳辐射被大气吸收,约34%被大气和地面反射、散射回宇宙空间,剩余部分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辐射大部分以e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热量返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这种作用被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1.逆温现象逆温层条件下污染物的扩散在对流层中,正常情况下气温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但是,有些时候气温会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升高,被称为逆温现象。逆温的出现不利于空气的上升运动,如果有污染物的话,污染物就会长期停留在原处而造成污染。2.阳伞效应原理悬浮在大气中的烟尘,一方面将部分太阳辐射反射回宇宙空间,削

4、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使地面接受的太阳能减少;另一方面吸湿性的微尘又作为凝结核,促使周围水汽在它上面凝结,导致低云、雾增多。这种现象类似于遮阳伞,因而称“阳伞效应”。[理解—要点突破]1.解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时应注意的三个方面(1)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了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2)自近地面向上,大气获得的地面辐射逐渐减少,因此近地面大气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3)影响大气逆辐射的因素主要有:空中的云量的多少、空气的洁净度、干燥度。一般情况下,云量越多、空气越浑浊、湿度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2.

5、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现实应用(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①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②深秋利用烟雾防霜冻;③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3)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一地区太阳能的多寡。如:①高海拔地区:→→→②内陆地区:→       ↓←③四川盆地:[运用—考向通关]考向1 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的解读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图,回答1~2题。1.从辐射量上看,甲大于乙的原因是(  )A.大气对甲具有削弱作用B.丁对甲有补充作用

6、C.甲大部分被大气吸收D.乙大部分被地面吸收2.下列现象中,会使丁环节减弱的是(  )A.雾霾笼罩     B.空气湿度大C.晴空万里D.阴云密布1.A 2.C [第1题,甲为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乙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途经大气,部分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所以甲大于乙的原因是大气对甲具有削弱作用。第2题,图中丁环节为大气逆辐射环节,雾霾笼罩、阴天及空气湿度大都会使其增强,而晴朗的天气,大气逆辐射相对较弱。]考向2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2018·长沙模拟)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完成3~4题。3.近百年来,全球气温的变化趋势与图中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

7、A.①增强B.②减弱C.③减弱D.④增强4.科学家发现,随着大气层中的浮质和其他微粒增加,近几十年以来,到达地球的阳光量减少了10%,地球正在“变暗”。图中与“地球变暗”有关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A.①B.②C.③D.④【思维流程】 ―→―→3.D 4.A [第3题,从图中知④是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与全球气温的变化趋势有关。第4题,大气层中的浮质和其他微粒增加,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即与图中①有关。]考向3 分析某地昼夜温差的大小5.(2017·全国卷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

8、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1)~(3)题。(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2)该地寒冷期(  )A.最低气温高于-16℃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3)该地可能位于(  )A.吉林省B.河北省C.山西省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B (2)C (3)D [第(1)题,B对,A错:丰雪年阴天多,加之积雪覆盖薄膜,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较小,为曲线①;枯雪年晴天较

9、多,薄膜覆盖积雪少,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较大,为曲线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