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1讲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教学案

高考地理复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1讲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教学案

ID:44710669

大小:1.85 MB

页数:19页

时间:2019-10-25

高考地理复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1讲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教学案_第1页
高考地理复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1讲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教学案_第2页
高考地理复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1讲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教学案_第3页
高考地理复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1讲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教学案_第4页
高考地理复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1讲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教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复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1讲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教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讲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最新考纲考法指南核心素养大气受热过程。以等压线分布图、天气资料图表,日常生产、生活现象为背景,以气温变化的角度切入考查大气的热力状况、运动特点、气温分布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等内容,如2018·全国卷Ⅰ·T11;2017·全国卷Ⅰ·T9~11,2017·全国卷Ⅲ·T36(1);2015·全国卷Ⅰ·T37。1.区域认知:把握不同区域特征,熟知不同区域的大气热力状况特征。2.综合思维:依据材料或实例,综合分析大气受热过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地理实践力: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生产、生活实例,知晓其蕴含的

2、大气热力状况原理。知识点一

3、大气的受热过程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问题。1.能量来源(1)地球大气热量的根本来源:A太阳辐射。(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B地面辐射。(3)应用——解释“高处不胜寒”现象:海拔越高处,距离地面越远,获得的地面辐射越少,气温越低,因此近地面大气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2.大气的受热过程受热过程具体说明地理意义环节1:“太阳暖大地”绝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因吸收A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地面增温→太阳是地面的主要直接热源环节2:“大地暖大气”地面被加热,并以B地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

4、量,除少数透过大气射向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吸收大气增温→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环节3:“大气还大地”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其中大部分射向地面,称为C大气逆辐射,将大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热量返还地面→实现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3.大气的两大作用(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主要吸收紫外线,二氧化碳和水汽主要吸收红外线。②反射作用:没有选择性,与云层厚度有关。③散射作用:波长越短的可见光越容易被散射。(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增温产生大气辐射(长波辐射),其

5、中射向地面的那部分称为C大气逆辐射,其将部分热量还给地面,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应用(1)分析某地太阳辐射能分布的多寡①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②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③湿润内陆盆地(如四川盆地)→→→(2)分析白天气温的高低2.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主要看大气逆辐射的强弱(1)解释常在夜晚出现的一些自然现象(2)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3)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①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②深秋农民利用燃烧秸秆制

6、造烟雾预防霜冻。③华北地区早春农民利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作物种植。④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3.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垂直分布(1)一般情况下,对流层的气温是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降低0.6℃,即气温垂直递减率为0.6℃/100m。(2)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会出现实际气温高于理论气温,甚至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温的现象,称为逆温。①逆温现象的形成及消失过程:②逆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成雾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关系,它使能

7、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出现交通事故大气污染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对航空造成影响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对飞机起降带来不便。如果出现在高空,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因此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飞行中不会有较大颠簸考法1 结合原理示意图,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1.如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大气中(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B [臭氧层破坏会导致大

8、气吸收紫外线能力减弱,①会减少;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减弱,②会减少;可吸入颗粒物增加,大气反射等削弱太阳辐射能力增加,地面吸收太阳辐射(③)会减少;出现雾霾天气,会增强大气逆辐射作用,④在夜间会增加。]考法2 结合统计图表,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2017·全国卷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2~4题。2.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

9、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C.③D.④3.该地寒冷期(  )A.最低气温高于-16℃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4.该地可能位于(  )A.吉林省B.河北省C.山西省D.新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