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创作与鉴赏

古代诗词创作与鉴赏

ID:35771536

大小:29.61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4-17

古代诗词创作与鉴赏_第1页
古代诗词创作与鉴赏_第2页
古代诗词创作与鉴赏_第3页
古代诗词创作与鉴赏_第4页
古代诗词创作与鉴赏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诗词创作与鉴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代诗词创作与鉴赏古代诗词创作与鉴赏序言顾易生近读黄志浩兄的《古代诗词创作与鉴赏》书稿,十分欣喜,以为这将是一部对从事诗词教学与诗词创作很有益的著作。(一)学习古典诗词须要了解或掌握其格律和锻炼字句方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功的。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早年曾从曾几学诗,中年从军南郑,诗境大有发展,故晚年《示子通》中谆谆教诲:“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极力强调了生活实践对诗歌创作的重要意义。但如果就此认为陆游完全否定“诗内功夫”的作用,那也是一种相当片面的认识。试看陆游又作有《追怀曾文清公呈赵教授近尝示诗》云:忆在荼山听说诗,亲从夜半得玄机。常忧老死无人付

2、,不料穷荒见此奇。律令合时方帖妥,工夫深处却平夷。人间可恨知多少,不及同君叩老师。曾几曾居茶山,因以为号。“玄机”云云,足见陆游对曾几诗说的推崇与自己的心领神会。“律令”一联主要当指作诗时的审音协律、炼字练句等诗内功夫,得自曾几所传授者。实际情况正是这样。成功的创作来源于丰富的生活,但也须有深厚的文化艺术修养为基础。否则为什么南宋当时从军南郑的浩浩荡荡队伍中只出现了陆游一个大诗人呢?由此看来,“诗内功夫”与“诗外功夫”须要辩证结合,前者乃是不可缺少的基本功。今黄兄这部书稿(以下简称“本书”)将历代诗家关于诗歌艺术形式特征、修辞造句手段等“诗内功

3、夫”的经验结晶,作了系统、科学的清理总结,其中既保存前贤许多“玄机”,也不乏著者的真知灼见。书中还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随着诗词创作内部规律的阐说往往例举典型之作为证,间亦触及作品与诗人遭遇及时代的联系。全书的文辞简明扼要,清新活泼,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相信其问世后,当能成为初学者的良师益友,教育工作者和作家也能从中获得借鉴,对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将会有所裨益。(二)正如本书中所展示的,我们的祖国是个诗歌大国,历史上优秀的诗人与诗篇灿如繁星,诗歌的体制格调也是非常丰富多呆的。同时还可看到,我国自古以来有一个重视诗歌教育的传统,诗之地位与作用受到高

4、度尊崇,这当是诗国形成的一大原因吧!《今文尚书·尧典》载:古帝虞舜命令夔掌管音乐,教育青年子弟,养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筒而无傲”的完美品格,并指出: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神人以和。由于古代诗歌与乐律如此密切配合,故乐官所进行的教育必然是诗乐结合的教育。以上云云大概是关于“诗教”的最早记录吧?《尧典》虽不可能是上古时代的原始文献,近代学者大都认为写定于周代,但应该是保存着若干遥远的遗说,当然也有后人的增饰。周人确是相当重视诗教的,相传有“采诗”“献诗”制度,广泛汇集民间诗乐以反映民情而对执政者有所讽诫,寓教于乐。这里

5、也表现出广大民众抒发意志情感的创作)中动。据《左传》等记载,春秋时列国诸侯卿士大夫交际酬对交涉,盛行“赋诗言志”方式。这种风气起源当更早些。可以设想,当时必然有比较通行的诗歌选本作教材,定为贵族子弟必修,他们之间才可能有共同语言,即使“断章取义”也能相互理解。孔子倡办私学,孔门教学中“兴于诗”(《论语泰伯》),是一门首先修习的主课,将诗教普及到平民出身的学生。“兴,起也”,兼有“感发意志”与“引譬连类”等意思。孔子说:“诗可以~兴”、“观”、“群”、《“论怨语”·(阳货》),比较全面地接触到诗歌的抒情性、形象性、感染力量、认识作用与社会作用。孔

6、子又认为通过学诗可以懂得如何处理家庭、社会关系的准则,提高思想品德与文化知识修养以及语言艺术能力。至汉代而《诗经》被列于“五经”,成为一部法定的最高权威教科书。相传编纂于西汉而传述儒家旧说的《礼记》中《经解》,明确提出“诗教”之说:孔子日: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此说与《尧典》“直而温”等说有渊源,进而试图对全民施行诗歌教育。当然,在长期封建时代,所谓“诗教”有其严重负面影响。有些论说将诗歌完全从属于政教,不免扼煞其文学生命。“温柔敦厚”成为条框,也会限制诗歌的战斗性、反抗性。然而,

7、循《尧典》等论诗之本,还是突出诗歌抒发个人意志感情的本质与韵律和谐之美的。“诗言志”一语,被近人朱自清推举为中国诗论的“开山纲领”:而在先秦以至汉代,“志”与“意”既有通用,“志”与“情”也常是不分《的国。语·鲁语下》记师亥云:“诗所以合意,歌所以咏诗也。”其说即与“诗言志,歌永言”同义。《史记·五帝本纪》所载舜说中则迳作“诗言意”了。孔子论《关睢》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所谓“哀”“乐”均属感情范围,而该诗描写的“君子”思慕“淑女”正,是属于男女之情。孟子根据《诗·大雅·绵》中“爰及姜女”等句,大力肯定周太王的“好色⋯⋯爱

8、厥妃”,并从而描绘出“内无怨女,外无旷夫”(《孟子·梁惠王下》)的美好图景,实为“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理想的先驱。屈原《九章》中《惜诵》云:“惜诵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