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会计视角看我国高管薪酬【文献综述】

基于会计视角看我国高管薪酬【文献综述】

ID:357819

大小:5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07-27

基于会计视角看我国高管薪酬【文献综述】_第1页
基于会计视角看我国高管薪酬【文献综述】_第2页
基于会计视角看我国高管薪酬【文献综述】_第3页
基于会计视角看我国高管薪酬【文献综述】_第4页
基于会计视角看我国高管薪酬【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会计视角看我国高管薪酬【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题  目:  基于会计视角看我国高管薪酬                       系别: 商学系 专业:  会计学    一、前言部分(一)写作目的随着几年来资本市场的日益活跃,“高管薪酬”这一和公司业绩相关度极高的话题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对公司高管的有效激励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薪酬激励则是重要的激励措施之一。为了使管理者和所有者之间的利益趋于一致,近20年来,西方国家加强了对高管薪酬的监督和激励,建立了完备的管理者薪酬激励机制,为我国的高管薪酬机制改革提供不少的借鉴经验。在我国,理论界和业界在探寻改进高管薪酬

2、激励机制的对策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可以看到,伴随金融危机的袭来,“天价薪酬”的现象时有报道,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高管高薪与广大群众的失业、降薪形成了巨大反差,引发了人们对高管“限薪”的强烈呼声,对财政部提出的限薪令产生颇多质疑和抨击。本文拟对我国高管薪酬影响机制等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理论探索,立足于会计视角,通过对会计计量属性、盈余管理与高管薪酬的关系分析,以期对高管薪酬激励机制的完善有所裨益。(二)相关概念高管薪酬:目前,高管薪酬的主要构成一般是:工资+奖金+长期激励性报酬。工资是固定薪酬,与高管的业绩状况无关;奖金是根据当年业绩提取的一部分

3、奖励性薪酬,高管必须达到一定的业绩目标才能获得。而长期激励性报酬,则包括股票或股票期权等形式,一般要在若干年之上才能兑现。契约:经济学上的契约是指交易各方为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在交易过程中建立起的一种权利义务关系。会计计量:根据被计量对象的计量属性,选择运用一定的计量基础和计量单位,确定应记录项目金额的会计处理过程。盈余管理:7指企业管理当局为了获取一定的利益,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或通过规划交易以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营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为基础的契约的后果的行为。(三)综述范围此次研究,

4、搜集了2003年到2010年的一些著作与期刊杂志中有关高管薪酬方面的研究文献。包括Hood,Duncan《GluttonsAtTheGate》等及国内在《经济师》、《会计之友》、《事业财会》、《学术界》、《言论》等期刊上发表的相关文章。从企业契约理论、高管薪酬影响因素理论、盈余管理与高管薪酬影响机制等几个方面,综合各专家及学者的不同观点:包括高管薪酬的基本理论观点,报酬契约和会计契约本质;高管薪酬的会计属性和决定机制;会计计量与高管薪酬的关系;盈余管理与高管薪酬的关系等方面,以期从会计视角分析高管薪酬的契约机制和会计监管等问题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四)

5、相关主题及争论焦点高管薪酬是企业治理的关键问题之一,西方理论界对高管薪酬的决定机制有了较深层次的分析,提出了代理理论、产权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管理者权力理论、分配偏好理论等,从不同角度对高管薪酬进行了理论研究。高管薪酬的影响因素极其宽泛,其中最具典型的研究角度包括企业绩效、企业规模、公司治理结构、人力资本、行业、地域等,但从会计角度对高管薪酬的研究还比较少。二、主体部分(一)关于企业契约理论的研究“财务控制契约理论及应用(杨小凯,黄有光,1994)”提出,将企业所有权的内部结构同定价成本相联系,同时把企业的均衡组织形式与交易效率相联系。选择不在于市

6、场和企业之间,而是存在于自给经济、市场和企业三者之间,企业作为一种促进劳动分工的形式,与自给经济相比,也许交易费用上升,但只要劳动分工产生的经济效益超过交易费用的增加,企业就会出现;在企业存在的情况下,所有权结构就变得更重要,因为不同的所有权结构会产生不同的交易效率,并且通过排除直接定价和贸易中交易效率最低的活动,促进劳动分工。“企业理论:契约理论(Hart,O,1989)”提出7,当契约不完全的时候,就不能保证市场交易是最优的,因此,这是财产制度就是重要的。他指出,在现实中,契约是不完全的,并且无时不在进行修改和重新协商。既然企业不可能对每一种可能

7、情况下资产使用方面都最初规定,那么谁是资产的所有者,说就有权拥有剩余控制权。这样,哈特就从不完全契约中,推导出了财产制度的重要性,实现了对传统一般契约理论的突破。“财务控制契约理论及应用(张五常,1983)”提出,企业与市场的不同只是一个程度的问题,两者是契约安排的两种不同形式而已。企业是在下述情况下出现的: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按契约讲生产要素所有权转让给代理者以获得收入。在此契约中,要素所有者必须遵循某些外来的指挥,而不再计较是否他也参与其间的多种活动。企业并非为“取代市场”而设立,而仅仅是用要素市场取代产品市场,或者说是“一种契约取代另一种契约”。“

8、企业理论:契约理论(Williamson,O.W,1985)”用交易费用理论分析了企业规模大小的问题,他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