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历史专题复习板块四突破主要失分题型题型3必考第31~32题——基础性非选择题学案

浙江高考历史专题复习板块四突破主要失分题型题型3必考第31~32题——基础性非选择题学案

ID:35782528

大小:49.1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4-17

浙江高考历史专题复习板块四突破主要失分题型题型3必考第31~32题——基础性非选择题学案_第1页
浙江高考历史专题复习板块四突破主要失分题型题型3必考第31~32题——基础性非选择题学案_第2页
浙江高考历史专题复习板块四突破主要失分题型题型3必考第31~32题——基础性非选择题学案_第3页
浙江高考历史专题复习板块四突破主要失分题型题型3必考第31~32题——基础性非选择题学案_第4页
浙江高考历史专题复习板块四突破主要失分题型题型3必考第31~32题——基础性非选择题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浙江高考历史专题复习板块四突破主要失分题型题型3必考第31~32题——基础性非选择题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题型3 必考第31~32题——基础性非选择题[四年考情统计]年份题号材料考向2018·431(中国)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维新变法维新变法思潮的原因、影响、爱国主义情怀32(世界)英国铁路建设原因及影响技术进步对英国经济及经济全球化影响2017·431(中国)西周政治制度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与作用32(中外结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区域经济组织1955年万隆会议内容与特点·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和发展2017·1131(中国)上海租界的建立·西洋服饰、习俗等传入上海“华洋杂居”的原因·租界与西洋服饰引入上海的影响32(世界)卢梭《社会契约论》的观点·英国工厂制下工人的悲惨状况17、1

2、8世纪启蒙思想的内容·西方理想与现实的反差表现及影响2016·431(中国)中共八大任务·经济体制改革八大背景、成果·经济体制改革、对经济所有制结构影响32(世界)煤钢联盟·欧共体、美、日经济比例欧洲联合的历程·欧盟对多极化的积极作用2016·1031(中国)民国初经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上海工商业经济发展特点·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原因32(世界)17世纪英国王权·光荣革命影响王权变化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力和政治保障2015·1031(中国)明废丞相·临时约法·五四宪法内阁制的作用·约法的意义·五四宪法原则·政治文明进步趋势32(世界)战后国际贸易·世贸组织与全球化关税及贸

3、易总协定的宗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理由[规律总结]根据浙江省2015年10月至2018年4月6次选考试卷的试题来看,浙江省必考非选择题第31题、第32题凸显以下五大规律:(1)从考查内容上看①第31题主要考查中国史知识内容,第32题主要考查世界史知识内容。中国史与世界史知识专题交叉综合的现象在最近两次命题中没有出现。经济史考的较多;其次是政治史;文化史大题几乎未考。中外综合的大题几乎不出。政治、经济模块综合的题目在2016年10月试题中出现。②在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模块中,政治史模块4个题目,经济史模块4个题目,文化史模块没有出题。题目集中在经济史模块。但并不能说明文化史

4、不重要。这是一种命题现象,而不是必然规律。(2)从命题形式上看,必考非选择题基本上每小题10分,每小题由一段中国史料和一段世界史料两段史料呈现,两个设问,围绕一个核心主题进行设计,答案需综合政治、经济知识完成。(3)从试题的难度上看,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考点未超出考试标准的内容范围,答案均有教材知识依托,难度较低。这主要是选考的基本要求所决定的。这种难度在考试标准不变的情况下,估计不会有大的变化。(4)命题立意均围绕一个重要主题,历史线索性强,凸显对时空意识、史证意识、史料理解、史料阐释能力考查,史论结合的特点突出。(5)中国政治史综合、经济史综合、世界史模块内综合题目

5、较多,世界古代史部分未考过非选择题。1.(2018·4月浙江选考,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瓜分危机加速了这场已经积蓄了十年动力的运动的到来,自1885年中国在中法战争失败后,有限现代化的弱点已很明显,1894年的那场大败更“成中国之巨祸”,无可否认地证明了洋务运动的失败。学者、官员甚至是皇帝和皇太后,都认为需要一场彻底的改革,尽管他们对变革的性质、范围和领导权的问题存有分歧。中国思想界认识到,只有一场激进的改革,甚或革命,才可拯救中国。进步人士倡导体制重组;激进人士则主张革命,以中华民国代替清王朝。在战后中国,政治运动主要由这两股潮流构成。——据徐中约《中国近代

6、史》等整理材料二 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从这时候起,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这些人,或脱胎于洋务运动;或惊醒于民族危机。他们处多灾多难之世,怀忧国忧时之思……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成中国之巨祸”的历史事件,概述“激进的改革”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的历史动因。(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试论维新变法思想的历史作用。答案 (1)事件:中日甲午战争。动因:洋务运动失败

7、;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加剧。(2)直接动员和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2.(2018·4月浙江选考,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早在1800年前,英国的矿山已经使用“铁路”(铁轨),马拉的货车,将煤运到运河或者海边。1829年,利用蒸汽机做动力的火车在新建成的铁路上行驶,达到令人印象深刻的时速16英里。当时,有铁路公司的董事们指出“用机车牵引比用马力牵引可节省经费百分之三十”,到1835年底,议会相继通过了五十四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例。到19世纪中期,通车的铁路整整五千英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