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减少时代的城市规划:日本的经验和借鉴

人口减少时代的城市规划:日本的经验和借鉴

ID:35812940

大小:17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4-19

人口减少时代的城市规划:日本的经验和借鉴_第1页
人口减少时代的城市规划:日本的经验和借鉴_第2页
人口减少时代的城市规划:日本的经验和借鉴_第3页
人口减少时代的城市规划:日本的经验和借鉴_第4页
人口减少时代的城市规划:日本的经验和借鉴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口减少时代的城市规划:日本的经验和借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大都市圈的人口老龄化与居住区的持续性荒井良雄刘云刚1.引言明治以降,我国的城市政策即以城市不断成长和扩大作为默认的前提,而从不加以怀疑。特别是战后高度成长时期,以所谓的“过密问题”作为前提,如何抑制城市膨胀,如何最低限度地维持城市空间的质量成为城市政策的沉重课题。但是,当总人口终于到达了减少局面的今天,以扩大为前提的城市政策迎来了重大的转机,特别是以超过30年变化趋势的代际单位表示的居住空间,其与被短期的经济繁荣动向所左右的产业空间相比,更容易看到结构的问题所在。本文以首都圈为中心,基于其人口分析,对不久将来我国城市或将直面的人口减少与老龄化

2、问题进行探讨,并由此引出今后城市政策需要注意的课题。2.大都市圈扩大的时代及其终结20世纪70年代初期,是战后我国的国土结构(转换历程中)需要注目的转换点。此前的高度成长期,在“环太平洋沿岸地带”的核心三大都市圈,特别是首都圈,接受了从地方涌入的庞大人口。但是,这样的人口流入在70年代初期急速沉寂下来。更准确地说,迁入与迁出的差——迁入超过数锐减,人口移动与大都市圈的人口增长没有联系。尽管关于此现象的原因是人口学上讨论的课题,但从我们的实证调查可发现,地方出生者的本地定居率(地方出生者继续地(或者说经历过“U”拐点的过程))在出生地定居的比例

3、),男女均在1950年前后达到最低点,其后便具有倾向性地上升,可见大都市圈原本激烈的人口迁入风潮得到了收敛(荒井等编,2002)。3.郊区住宅地的形成与变异于是,与其说我们迎来了“大都市圈扩大时代”的终结,不如说这是后续事态的开端。高度成长期从地方向大都市圈流入的人们,以及在战后五年间出生的世代,这前后的两代称为“扩大团块之世代”。他们最初在都心周边的租赁住宅地域定居,但到了结婚生育的时期,便有拥有独家独户住房的想法。当然,能提供独家独户住房的则是郊区。以首都圈为例,20世纪70年代以后,从都心30公里圈到40公里圈建成了大量的居住区,提供了

4、大量的独户建筑。于是,在郊外居住区居住的“扩大团块之世代”,也终于度过了育儿的阶段,部分已经迎来了退休年龄。曾经是响遍儿童欢声笑语的郊外居住区,如今已经来到了老龄化的入口。必须注意的是,尽管统称郊外居住区,但开发时期的时间跨度很大,从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高度成长期到90年代泡沫经济崩溃期之前一直延伸,但居住者的世代与这样的开发时期的早晚没有必然联系。从我们在首都圈的实证调研来看,郊外居住区居住者的出生年份与入住年份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因此,必然到来的郊外居住区老龄化,并不是跟随开发年代的顺序,按照从久远的时期到新的时期的次序进行。今后,“扩大

5、团块之世代”在依次迎来高龄期的过程中,不管其居住区开发的年代为何时,他们都会在同样的时间内进入老龄化阶段,其可能性极高。1.郊区住宅地的老龄化那么,大都市圈的居住区,其老龄化是以何种形式进行的呢?图1a是根据2005年国势调查中1km地域网格数据表示的高龄者人口比例分布。如图所示,如今高龄者比例较高的是都心周边地区,也即与都心较为邻近的居住区其老龄化问题较为显著,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另一方面,几乎所有的郊外居住区还没有真正进入老龄化阶段。因为构成居民主体的“扩大团块之世代”在这个时候还没达到65岁以上的老龄时期,所以在统计上其高龄者比例比

6、都心周边要低。但是,在不久的将来,这种关系将会扭转。图1b是2020年以年龄划分的人口,对其网格数据以“同期群组”(cohort)变化率法进行估算的高龄者比例(估算法的详情,请见长沼.荒井等(2006))。在此15年间,郊外地区的高龄者比例急速上升,特别是从都心向30公里以外的郊区外沿部,其在2005年高龄者的比例是最低的,但此时的数值比都心周边和近郊郊区部都要高。当然,老龄化的程度不仅仅是由距都心的距离所决定的,还需要依赖更地方化的条件。像东京那样郊区列车网络发达的大都市圈郊区,从车站(特别是优等列车的停车站)到附近的居住区,一定程度上可发

7、现新迁入的较为年轻的阶层,加之大学和工厂的区位条件,可预期年轻阶层的定居是使高龄者比例持续走低的原因。因此,尽管统称郊外居住区的老龄化,但它并不是以面状而是马赛克状进行。尽管如此,具有能免受老龄化条件的地区也不多,因此郊区外沿部的大多数居住区,不论迟早,必然会迎来老龄化的阶段。以此为背景,我们探讨伴随着少子化发展,住宅供需平衡的变化。从都心出发相当远的、过去连交通都不甚便利的地区,人们最初并没有打算在那儿居住。这样的地区进行居住开发,正是“扩大团块之世代”依次在获取住宅的过程中发生的、被巨大的居住需求所推动的一面。然而,已经进入人口减少的今天

8、,住宅供需平衡已经大幅度减缓,同时,伴随回归都心的浪潮,在距离都心比较近的地区,出现大量的集合住宅供给,因此所谓的“团块新生代”居住在郊区外沿部的理据便变得不足。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