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营养与肥料重点

植物营养与肥料重点

ID:35840701

大小:77.0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4-21

植物营养与肥料重点_第1页
植物营养与肥料重点_第2页
植物营养与肥料重点_第3页
植物营养与肥料重点_第4页
植物营养与肥料重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植物营养与肥料重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绪论植物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营养元素:植物体用于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完成生命周期所需的化学元素。肥料:提供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或兼有改变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功能的物质。它是提高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之一。分类:直接肥料间接肥料(有机肥为二者都有的肥料)生理酸性肥:某些肥料施入土壤中后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作物吸收的阳离子大于阴离子,使土壤中残留的酸性离子增多,使土壤酸度提高,这种由作物吸收后是使土壤

2、酸度提高的肥料。生理碱性肥:某些肥料进入土壤中后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作物吸收的阴离子大于阳离子,使土壤中残留的碱性离子增多,使土壤的碱度提高,这种由作物吸收后使土壤碱度提高的肥料。施用技术:1.基肥作物播种或定植前结合土壤耕作施用的肥料。作基肥施用的肥料大多是迟效性的肥料。厩肥、堆肥、家畜粪等是最常用的基肥。2.种肥指下播种同时施下或与种子拌混的肥料(播种或定植时施用的肥料)。3.追肥植物生长期间为调节植物营养而施用的肥料。肥料学:研究肥料性能及其机制,施用等理论和技术的科学。合理施肥内容(原则):时宜物宜地宜(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地制宜

3、)合理施肥应考虑:土壤作物肥料合理施肥意义(目的):供给植物营养改善土壤结构目前土壤施固态微肥存在的问题:有效性降低、施用不均匀、易污染环境。研究植物营养与肥料的目的:提高作物产德国科学家李比希的三个学说:矿物质营养学说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矿物质营养学说: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唯一的养料。厩肥及其他有机肥料对于植物生长所起的作用,并不是由于其中的有机物,而是由于这些有机质在分解时所形成的矿物质。意义:1)理论上,否定了当时流行的“腐殖质营养学说”,说明了植物营养学新旧时代的分界线和转折点,使维持土壤肥力的手段从施用有机肥料向施用无机肥料转变

4、有了坚定的基础;2)实践上促进了化肥工业。归还学说: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每次收获必从土壤中带走某些养分,使土壤中养分减少,土壤贫化。要维持地力和作物产量,就要归还植物带走的养分。意义:对恢复和维持土壤肥力有积极作用。最小养分律:作物产量受最小养分所支配。.在植物各生长因子中,如有一个因子含量最少,其他生长因子即或丰富,也难以提高作物产量。意义:作物产量的高低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所限制,也就是说,决定作为产量的是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而最小养分会随条件变化而变化,如果增施不含最小养分的肥料,不但难以增产还会降低施肥的效率。高等植物必

5、需营养元素三条标准:{必要性,直接性,不可替代性}1.如缺少某种营养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生活史;2.必须营养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它营养元素代替;3.必须营养元素直接参与植物代谢作用.16种必需营养元素:CHONPSKGaMg(大量,占植物干重0.1%以上)FeMnZnCuMo(钼)BCl(微量,占植物干重0.1%以下)。CaMgS也称中量元素。氮磷钾被称为植物营养三要素(即肥料三要素或氮磷钾三要素)。注:1.大量与微量没有严格的界限,随着环境的变化微量元素含量可超过大量元素含量。2.同等重要律:必需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不论数量多少都是同等重要的。

6、生产上要求:平衡供给养分3.不可代替律:任何一种营养元素的特殊功能都不能为其它元素所代替。生产上要求:全面供给养分有益元素:在16种营养元素之外,还有一类营养元素,它们对一些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作用,或为某些植物在特定条件下所必需,但不是所有植物所必需,人们称之为“有益元素”。其中主要包括:SiNaCoSeNiAl等。水稻Si、固氮作物Co、甜菜Na等。第一章植物营养与施肥原则植物的养分吸收:是指养分进入植物体内的过程。泛义的吸收:指养分从外部介质进入植物体中的任何部分。确切的吸收:指养分通过细胞原生质膜进入细胞内的过程。养分离子从土壤转

7、入植物体内的两个过程:1.养分离子向根迁移2.根对养分离子的吸收(养分进入质外体和养分进入共质体)养分离子向根部迁移途径:截获扩散集流(概念)截获:是指根系在土壤里伸展过程中吸收直接接触到的养分。对移动性小的离子较重要.如Cu、Mg.(10%)【离子交换】{离根近}扩散:是指土壤溶液中当某种养分的浓度出现差异时所引起的养分运动。速度较慢,每天只有几毫米.受离子浓度及含水量影响。如P、K扩散。【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离根较远}集流(质流):是因植物蒸腾作用而引起的土壤养分随土壤水分流动的运动。速度较快,但要求水分和离子浓度足够大。NO3-之类高

8、溶解性的离子的主要吸收机质.如N、Ca、B、Mo质流【蒸腾作用】{离根最远}植物对离子态养分的吸收(阳离子吸收):被动吸收主动吸收(概念)被动吸收:膜外养分顺浓度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