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平邑县蒙阳新星学校中考语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山东省平邑县蒙阳新星学校中考语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ID:35897283

大小:13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4-22

山东省平邑县蒙阳新星学校中考语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复习教案新人教版_第1页
山东省平邑县蒙阳新星学校中考语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复习教案新人教版_第2页
山东省平邑县蒙阳新星学校中考语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复习教案新人教版_第3页
山东省平邑县蒙阳新星学校中考语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复习教案新人教版_第4页
资源描述:

《山东省平邑县蒙阳新星学校中考语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复习教案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课题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课型新授 主备人使用人使用时间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深入体会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能力目标2.学习写驳论文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 体会鲁迅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教学重点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教学难点领悟文章的写作技巧。教学过程个性化修改揭示课题一、导语:   21世纪喜事不断,中国人感到从未有过的幸福、自豪。然而,70多年前的中国是怎样的面貌呢?那时的中国人又是怎样的精神状态呢?当时,有一位思想的巨人、顽强的战士,以犀利的目光洞悉着这一切,一次次振臂呐喊、一次次冲锋陷阵——他,就是鲁迅先生。今天,我们来学

2、习他的一篇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板书课题),看看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新的启发,学到怎样的做人、作文的方法。二、解题   本文是一篇驳论文。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从广义上来看,这又是一篇杂文,杂文短小精悍、写法灵活。鲁迅的杂文有“投枪”“匕首”之喻,由此也可窥见鲁迅杂文风格之一斑。   本文收入《且介亭杂文》,属鲁迅后期杂文。鲁迅写这篇文章之前的一个月,就发烧,“自觉肋痛”,肺病已相当严重。文章写完之后的两个多月,写了《病后杂谈》,还致信杨霁云,自称是在敌人和“战友”的

3、夹攻下的“横战”。可是,健康的恶化和精神的压力,并没有影响他对世事的热忱关注。4自学指导本文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中国近代本来就国运积弱、屡遭欺侮,“九一八”事变又在许多中国人心中投下失败的阴影,国内悲观论调一时甚嚣尘上,然而鲁迅却凭着对社会现状的洞悉,发出中国人当自信自强的呐喊,实在难能可贵。 课题《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聚焦当时社会的热点问题,把要谈的对象——“中国人”和事件——“失掉自信力了吗”直接放在标题上,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和阅读欲望。再则,它以这种问句的形式出现,悬而不论,这是很巧妙的。若用陈述句或反问句,则太直白,没有张力;而现在的标题既有对错误论调的反诘,又

4、有对己方观点的自信,或也包含投向大众的关切和询问……而这几方面内容又是交织在一起的,这就使标题内涵非常丰富。鲁迅向来擅长在标题上做足文章,这篇也是一样。  三、研习课文 (一)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并理解下列各字词的含义:   搽 玄虚 省悟 自欺欺人 渺茫 脊梁 诓骗 怀古伤今   (解说:初读课文,须扫清障碍。可让学生自查工具书解决。)   2.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错误的?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是什么?明确: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因为信“地”信“物”信“国联”,从来

5、就没有相信过自己;而现在的求神拜佛,则是在自欺了。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中国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因为有过去和现在的事实为证。(我想让学生自己找找过去的、现在的事实)   (解说:这是让学生整体感知,迅速筛选信息,摄取要点。学习议论文,整体把握的方法之一是初读时迅速圈画出观点和论据。)(二)具体研习,突出重点、难点   1.诵读第1~5段,讨论探究:   (1)作者既然认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一再承认对方说的都是“事实”?   明确:首先承认对方说的是事实,但通过分析事实后,发现对方要说的其实不是自信力的问题,这样,对方的观点就不存在了。这叫归谬法。   这是驳

6、论的一种方式,由真实存在的依据推导出错误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指出对方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不成立,在论证方法上这是驳论证。它欲擒故纵,先“抬”后“贬”,好像抖包袱,吊起读者的胃口,达到讽刺的效果。   要驳论证,关键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因为对方或因为己方利益或因为认识上的局限,往往用事实掩盖了真相,这就需要作者能拨乱反正。因此驳论证比驳论点、驳论据更能体现智慧和力量。   (解说:这样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事实有时并不等于雄辩。而对方罗列的事实却在为作者服务,这是极具讽刺效果的。通过思考,学生训练了推理判断能力,培养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意识。)   (2)

7、第5段有一段加点的文字,国民党检察官曾删掉这段文字,这说明什么?   明确:“求神拜佛”恐怕是国民党在山穷水尽时自欺和欺人的最后一招。鲁迅是个现实感很强的人,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求神拜佛”的危害和严重后果,这自然触到了国民党的痛处,并且,让他们陷入捉襟见肘的境地。所以,检察官惟恐去之而不及。   从加点文字也可以看到鲁迅的境况,但鲁迅却不惮于在枪林弹雨中为民众奔走呼号,其无私无畏的精神令人敬佩。   (解说:这样设计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欺力”的表现和实质,并孓解当时的社会现状。)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