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素材D3-L34-六朝赋的艺术成就.doc

教学素材D3-L34-六朝赋的艺术成就.doc

ID:35978175

大小:3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4-29

教学素材D3-L34-六朝赋的艺术成就.doc_第1页
教学素材D3-L34-六朝赋的艺术成就.doc_第2页
教学素材D3-L34-六朝赋的艺术成就.doc_第3页
教学素材D3-L34-六朝赋的艺术成就.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学素材D3-L34-六朝赋的艺术成就.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素材第34课六朝赋的艺术成就六朝赋在艺术上也呈现出一些新的风貌,成就斐然。汉赋艺术的主要特征是“材极富,辞极丽”。(明王世贞《世苑卮言》)“材极富”指汉赋作家无论是对现实世界的描绘,还是对想象世界的描绘,都达到非常广博繁富的境界,他们以“苞括宇宙,总览人物”、“控引天地,错综古今”的气魄,追求的是一种对宇宙万象无所不包,“欲人不能所加”的博大之美。它在西汉的代表作家是司马相如,闻一多先生说:“读司马相如的《大人赋》,须知它写的是无积的大,庄子的大,为想象空间的大,而《子虚上林赋》则是写有积的

2、大”。而在东汉的代表作家则是张衡,其《思玄赋》“皆取《庄》、《列》、《淮南》、《山海经》等书”(《文选集评》),寓言故事、神州传说漫衍全篇,“其中一往浩渺之势,亦迥不及耳”(《文选集评》),形成了无积之大的局面,其《二京赋》描写长安、洛阳二京,包罗万象,综合巨细,取材之富,臻于峰巅,为“汉赋之极轨”。“辞极丽”指汉赋作家对华美艳丽风格的极力追求,汉赋以前的楚辞作家对华美艳丽风格的极力追求,汉赋以前的楚辞,较之于《诗三百》,一个显著的进步是“其文甚丽”,汉人则承其流,扬其波,“合綦祖以成文,列锦绣

3、而为质”(《西京杂记》载司马相如语),倾凡于“沈博绝丽之文”(扬雄《答刘歆书》),“陬骚中赡丽之辞以为辞”(祝尧《古赋辨体》),为创造耸动视听的美感效果,在修辞上又极尽夸饰之能事,从而形成度越前代的“腴辞云构”、“夸丽风骇”的“巨丽”风神。六朝人对汉赋以繁富为美,以华丽为宗的赋风基本持欣赏态度,曹植《七言序》、皇甫谧《三都赋序》、葛洪《抱朴子·钩世》均有这种意识的流露。但由于汉人已将这种赋风发挥到“穷侈极妙”、后人无以复加的境地,若继续规循此途,就很难有新的突破,而文学发展的规律是要求各代文学不

4、断有所变化,所谓“若无新变,不能代雄”(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又由于汉代与六朝毕竟是两个社会背景截然不同的历史阶段,时代思潮,文学观念,审美趣味等方面都有相应的差异;所以,六朝人一方面追求“辞采华茂”(钟嵘《诗品》评曹植语)、“举体华美”(《诗品》,评陆机语)、“缛旨星稠,繁文绮合”(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认同汉赋艺术,一方面又对汉赋艺术中的一些弊端提出批评。针对汉赋广用奇僻语言、务求典雅,以致“言眇趋深”、“指意难睹”,曹植批评云:“扬马之作,趣幽旨深,读者非师传不能析其辞,非博

5、学不能综其理”。(《文心雕龙·练字》),可见他虽然欣赏汉赋的华美词采,但对这些过于艰深的创作是不满的,而崇尚的是一种既绮丽华美又浅显平易的语言风格,刘勰所谓“魏晋浅而绮”正是对这种审美倾向的概括,“绮”是对汉赋艺术的认同,“浅”则是六朝人新的追求。体现在创作上,首先便是六朝赋的语言风格普遍趋于清新明快、浅易流畅。譬如王粲《登楼赋》涉及怀才不遇的悲慨,颇有汉代“贤人失志”赋的味道,但它毫无幽奥之辞、雕镂之字,彻底革除了班固《幽通赋》、张衡《思玄赋》等作中习见的繁冗迂缓、雕琢堆砌、艰深难识的弊病。至

6、于南朝赋家,则更加明确地反对儒钝阐缓的文风,而提倡“绮毂纷披,宫徵麾曼”(萧绎《金楼子·立言》),即精美清畅的美感追求,创作了一批辞藻华茂而音节和谐的优秀作品。其次,在描写技巧上,六朝赋的主要特色是趋于简洁细致真切。汉代赋家崇沿繁富,追求场面的宏大完整,其秘诀便是极尽铺张扬厉之能事,六朝赋写物,比较自觉地革除了汉赋广为罗列堆砌的手法,而善于集中地捕捉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笔墨省净而形象真实亲切,体制虽小,但建构的艺术境界却感人至深,如王粲《登楼赋》描写荆州的优美风物,曹丕《登城赋》描写华北平原的春

7、景,皆用廖廖数笔加以点染,但美感效果却绝不比汉赋中铺陈云梦景物、京畿形势逊色。六朝赋写物,不仅简洁,而且细致,特别注重细节的描绘。应该指出,六朝赋描写工细的特色更多地表现在咏物小赋上。咏物小赋的描写对象一般是单一性的事物,作者可以把笔墨集中在个体对象上,细密地加以描绘。细密是咏物小赋在刻画形象方面高出大赋综合铺陈的主要特色。再次是语言形式的新变。骈化是六朝赋在语言形式上异于汉赋的一大特点。它是时人自觉地追求文学形式之精美的产物。辞赋讲究句型的整齐及词性的对称,汉代已经显露,但基本属偶然为之。魏初

8、的曹植始倾力于此,至西晋则成为普遍的风沿,南朝则在此基础上又讲究音律的轻重。骈赋追求熔辞炼句,妍巧精美,协调声律,更加强化和深化了作品的美感因素,在赋史上具有进步意义。由于儒学的衰微,文学观念的自觉,六朝赋家比较普遍地冲破了汉代文人以歌颂和讽喻为主旨的政教功利主义文学观,而特别重视个人情怀的抒发,情感成为时人辞赋批语的主要标准,“抒情”、“言情、”“缘情”、“遂情”、“娱情”等语成为时人表白作赋动因时常用的概念。六朝赋家在自然景物与创作情感的关系上空前自觉,陆机《文赋》首先提出“遵四时以叹逝,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