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案例.doc

教案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案例.doc

ID:35984967

大小:4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02

教案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案例.doc_第1页
教案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案例.doc_第2页
教案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案例.doc_第3页
教案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案例.doc_第4页
教案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案例.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案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案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方法实践的研究课题: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二节种群数量的变化一、教学目标1.说明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2.通过分析理想条件下细菌种群数量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3.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4.通过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分析种群“J”增长曲线产生的条件和特点,使学生掌握“J”型增长曲线.5.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热爱大大自然的情感,能从一草一木开始保护环境。二、教学重点 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据此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难点  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三、教学

2、设计思路课程标准关于本节的具体内容标准为“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并提出了相应的活动建议“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因此引导学生用数学方法解释生命现象,揭示生命活动规律是本节教学策略的着眼点,而数学模型是联系实际问题与数学的桥梁,具有解释、判断、预测等重要功能。在科学研究中,数学模型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新规律的有效途径之一。引导学生建构数学模型,有利于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揭示本质的洞察能力;同时,通过科学与数学的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简约、严密的思维品质。在教学中,通过分析问题→探究数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建构数学模型的方法,让学生

3、体验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转化过程。四、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谈话法五、教学过程:1课时复习:种群的概念,种群数量特征,引入:种群数量的变化有没有规律呢?"问题探讨"展示:细菌的繁殖过程。学生阅读:细菌数量变化的规律。假设该细菌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下,每20min分裂繁殖一代。请你仔细观察细菌分裂繁殖的规律,并补充到180min。如果用N表示细菌数量,n表示细菌繁殖的代数,你能写出计算细菌种群数量的数学表达式吗?细菌的数量不断增长,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为:Nn=2n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此数学表达式:Nn=2n的含义请你将一个细菌在不同时间产生的后代数目,

4、填入课本表格中:课本P表中并根据表中数据用描点法绘制一个细菌在不同时间的种群数量绘制成曲线。 写出模型的公式形式(标明各参数的意义):旁栏思考题:曲线图与数学表达式比较,各自有哪些优缺点?提示:同数学表达式相比,曲线图能更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但不够精确;数学表达式能更精确计算出种群数量,但不够直观。 问:这是我们对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推测,自然界中有类似增长的种群吗?【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66~P68课本实例1:1859年,一位英国人来到澳大利亚定居。他带来了24只野兔,一个世纪后,这24只野兔的后代竟达6亿只以上。课本实例2、在20世

5、纪30年代,人们将环颈雉引入美国的一个岛屿,种群数量也呈“J”弄增长,展示曲线图这两个实例中,种群呈“J”型增长的原因有哪些?刚迁入到一个新的适宜环境,食物充足,没有天敌,气候适宜,而且繁殖能力强通过上述两个实例可以看出,自然界确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增长画曲线来表示,曲线则大致呈“J”型,称为“J”型曲线小结: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1、产生条件:理想条件下食物充足,空间不限,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2、增长特点:种群数量连续增长,增长率保持不变,增长速率逐渐增大。3、数学表达式:t年后种群的数量为Nt=

6、N0λt(N0为起始数量,t为时间,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为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以上的探究实际上我们在建构种群增长数学模型.数学模型可用于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建构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阅读课本P) 提问:细菌的数量会一直按照这个方程式增长吗?如何验证你的观点?自然界资源和空间条件是有限的,当种群数量增加到一定数量时,个体为争夺食物和空间种内斗争加剧,以其为食的天敌也会因为食物丰富而数量增加,这样死亡率会上升,出生率降低,当两者想等时种群有数量不再增加,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会呈"S"形,有这样的实例吗?实例:高斯的实验(阅读)可以用

7、实验检验或修正小结: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产生条件:现实条件下自然界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加时种内斗争会加剧,    也会增加。造成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当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时,增长就会停止。 2、K值的定义:在 资源和空间有限的的情况下,一定环境中所能维持的最大种群的数量叫环境容纳量,又叫K值。(在图上标出K值)  三、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影响种群变化的因素很多,其中最大的因素应该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 思考:联系本堂课所学知识回答:假若你承包一个水库,仅从种群特征角度考虑(其它因素不变),如何尽可能的增加产量?  【练习反馈】 下列有

8、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