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与规模化养殖技术研究资料汇编

泥鳅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与规模化养殖技术研究资料汇编

ID:36001640

大小:57.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4-29

泥鳅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与规模化养殖技术研究资料汇编_第1页
泥鳅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与规模化养殖技术研究资料汇编_第2页
泥鳅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与规模化养殖技术研究资料汇编_第3页
泥鳅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与规模化养殖技术研究资料汇编_第4页
泥鳅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与规模化养殖技术研究资料汇编_第5页
资源描述:

《泥鳅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与规模化养殖技术研究资料汇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材料与方法1.繁殖设备主要利用盘山县鑫安源生态园养殖池塘中的网箱和孵化车间定制的孵化缸进行产卵和繁殖。网箱选用长×宽×高为1米×1米×0.5米聚乙烯材料的网衣,网箱框架为竹竿搭制;孵化缸的规格是0.4立方米/个,为防止鱼卵外溢,筛绢网网目要求120目。另外需准备一台柴油发电机,以备停电时急用。2.亲鱼的来源和选择3月底我们从周围养殖户中收购种鳅:雌鱼一般体长14~17厘米,体重大于27克,最好是在30~50克之间,即使不催产也能正常产卵;雄鱼略小些,体长10~14厘米,体重大于14克,最好是在20~40克之间,同时要求亲鱼体质健壮,性腺发育良好。选种时一定要挑选出搀杂在里面的真

2、鳅,挑选好的亲鱼放入已培养好水质的池中进行培育。培育期间放养密度是20~30尾/平方米,雌雄分开暂养以免追逐产卵不能人工控制,定期投喂优质的31%~32%蛋白质含量的颗粒饵料以促进性腺发育。其投喂量约占体重的5%~8%,随天气变化灵活掌握。一般是上午7~8点、下午4~5点各投喂一次。每隔几天全池泼洒生石灰、漂白粉,以培养水质和杀灭细菌。3.人工催产5月中旬,当水温接近20℃以上时,从培育池中选择性腺发育好的亲鱼进行人工催产。催产剂主要使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LRH-A2)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将它们按一定比例配制后,再用0.9%的氯化钠溶液稀释后进行肌肉注射。注射时使用6号针头

3、,注射部位是背鳍下方的背部肌肉发达处,针头方向倾向鱼头并与身体呈30~45度角,注入深度1.5~2.0厘米,雌鱼注射剂量0.2毫升/尾,雄鱼减半。注射后的亲鱼放入网箱中。临近效应时间时,注意观察池水和网箱内亲鱼的活动情况,产卵基本结束后,用水在网箱外部冲洗,使卵集中后用勺取出,集中放入容器内进行除杂,滤出卵壳和杂物,沉淀后放入经过清洗备用的孵化缸中冲水孵化。4.孵化放卵前一天清洗孵化缸,并用高锰酸钾消毒。用小量筒抽取5毫升的待孵化卵进行计数,然后按每缸15万粒的密度放入已注水的孵化缸中进行冲水孵化,水的流速由散落在水中鱼卵的浮沉状况来决定,要调整到鱼卵在缸中心由下向上翻起、到接近水表

4、面时逐渐向四周散开后下沉为适当。孵化时间与水温关系最为密切:20~21℃时需要50~52小时,24~25℃时需要30~35小时即可出膜。5.苗种培育10鱼苗破膜后,大量卵膜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漂起涌向筛绢,易造成水流受阻,此时应用长柄毛刷在筛绢外缘轻轻刷洗或用手轻轻推动筛绢附近的水,以便使黏附在筛绢上的卵膜脱离筛孔,使水流保持通畅。这就要求值班人员轮流值班。鱼苗破膜3天后开始摄食,应及时将其转入育苗池中培育。放苗前10天左右,育苗池先用生石灰0.3千克/平方米彻底消毒,待毒性消失后施肥注水培养水质,使鱼苗下塘即有适口饵料可吃。下塘鱼苗应规格一致,放养密度800~1000尾/平方米,由于

5、鱼苗对开口饵料有较强的选择性,开始主要投喂标准筛过滤的蛋黄或豆浆弥补不足。经过2~3天后可投喂轮虫、水蚤和捣碎的水蚯蚓等。经过10天左右的培育,鱼苗长到1厘米左右时,泥鳅已经能摄食水中的昆虫幼虫、枝角类及有机碎屑等,可投喂打碎的动物内脏、血粉和豆饼等。每天上、下午各一次,开始投喂量占鱼苗体重的2%~5%,以后随着生长可增加到占鱼苗体重的8%~10%。经过30天左右的培育泥鳅体长可达3~4厘米。二、结果1.催产孵化我们用15天左右的时间。采用不同温度、催产剂量和不同的注射时间共催产了3批亲鱼,一般下午3~5时注射,清晨以后开始产卵有利于提高产卵、受精率。2.苗种培育本次催产共孵化出鱼苗

6、508.6万尾,经过1个月左右的强化培育,育成鳅苗225万尾。平均体长3~4厘米,体重18克左右。成活率44.3%。三、分析与讨论泥鳅在自然水域繁殖温度一般20~25℃,第一批水温偏低严重影响催产效果,第三次催产效果最好,其产卵受精率也最高。可见繁殖温度对亲鳅产卵、受精和孵化的影响之大。也可考虑室内提早孵化,达到提前售苗的目的。泥鳅在鱼类分类学上属鲤形目,鲤亚目,鳅科,泥鳅属。世界上有泥鳅十多种,通常供养殖的主要是真泥鳅。泥鳅是一种杂食性小型淡水鱼类,普遍分布在我国除青藏高原外的各地河川、沟渠、水田、池塘、湖泊及水库等水域中。是主要的淡水经济鱼类之一。但是由于捕捞过量及栖息场所的日益

7、恶化,泥鳅资源遭到了破坏,自然产量大为减少。为增加有效供给,发展泥鳅的规模化养殖显得尤为重要。现就泥鳅的人工繁殖及规模化养殖作简单的介绍。一、泥鳅的人工繁殖1.亲鳅的选择与雌雄鉴别10人工繁殖用的亲鳅一般不易长期蓄养。最好是采集临近产卵期的天然泥鳅经强化培育后进行人工繁殖。采集时亲鳅必须选择2龄以上,体型端正、体质健壮、粘液较多、健康无伤的成熟泥鳅。雌鳅要求体长18cm、体重30g以上,腹部膨大柔软、富有弹性;雄鳅要求体长12cm、体重15g以上,胸鳍上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