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提纲77763new

刑法学提纲77763new

ID:36006853

大小:43.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4-29

刑法学提纲77763new_第1页
刑法学提纲77763new_第2页
刑法学提纲77763new_第3页
刑法学提纲77763new_第4页
刑法学提纲77763new_第5页
资源描述:

《刑法学提纲77763new》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导论1、罪状的概念、种类概念:是对具体犯罪及构成特征的叙述。/种类:简单罪状、叙明罪状、引证罪状、空白罪状。2、法定刑概念、种类概念:刑法分则对各种犯罪所定的刑种和制度。/种类:@绝对确定的法定刑:刑法只规定单一刑种与固定制度;@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刑法不规定刑种和制度,只笼统规定处罚;@相对确定的法定刑:规定刑种和制度,及最高刑和最低刑。3、法条竞合处理原则:重法优于轻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第一章危害国家安全罪4、背叛国家罪概念、特征(四种行为)概念:指中国公民勾结外国,危害国家的主权、领土完

2、整和安全,出卖国家利益的行为。/四种行为:危害我国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签订卖国条约、组织傀儡政权、与敌国通谋发动侵华战争。5、间谍罪概念、三种行为概念:指参加间谍组织或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或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三种行为:参加间谍组织、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6、分裂国家罪概念:抗拒中央统一领导、割据一方或创造名族矛盾,破坏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行为。11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7、放火罪概念、特征(本罪是危险犯)概念:指故意放火烧毁公私财物,严重危

3、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特征:@客体: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财产安全@客观方面:行为人实施了危害公共安全的放火行为@主体:年满14周岁即可构成@主观方面:故意。8、爆炸罪概念、特征(本罪是危险犯)概念:指故意用爆炸性方法杀伤不特定的多数人,或者破坏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特征:@客体:公共安全,危及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及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客观方面:用各种物理方法人为使爆炸物质爆裂,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主体:年满14周岁的自然人@主观方面:故意9、投放危险物质罪概念、

4、特征(本罪是行为犯)概念:故意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特征:@客体:公共安全,即不特定的多数人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客观方面:行为人有投放危险物质的行为;行为人投放行为必须危害公共安全;行为人投放危险物质的地点(公共场所、公共水源、公共食物等)@主体:年满14周岁的自然人@主观方面:故意10、交通肇事罪概念、特征,交通肇事逃逸的几种情况11概念: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特征:@客体:公共

5、安全,是复杂客体,既危害交通运输安全也危害公民人身权利@客观方面:行为必须发生在交通运输过程中;行为必须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行为必须导致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作为方式包括作为和不作为;行为与结果具有因果关系@主体:一般主体@主观方面:过失。/交通肇事逃逸:肇事后逃逸又连续造成交通肇事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处罚;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有人认为转化为故意杀人罪,应当按交通肇事罪从重情节处罚;被害人当场死亡行为人逃逸的:不适用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肇事后逃逸并将被害

6、人带离事故现场,隐藏、遗弃,致使其死亡的: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11、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概念、几种行为概念:违反法律规定私自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几种行为:@非法制造:未经国家批准私自加工制作、组织改装的行为,而不论是否成功、自用、他用@非法买卖:未经国家批准以金钱或实物作价,私自购买或出卖的行为,而行为有其一即构成@非法运输:未经国家批准私自通过陆运、水运、空运,将其从一地转运另一地的行为,运输方式为利用交通工具,运输空间限于国内

7、@非法邮寄:非经国家批准私自以包裹邮件形式,通过邮政部门寄递的行为,邮寄空间限于国内@非法储存:未经国家批准私自储藏、存放大量枪支、弹药、爆炸物的行为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1112、洗钱罪概念:指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和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而以存入金融机构、转移资金等方式使其在市场上合法化的行为。13、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概念、特征概念: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非法吸收公众存

8、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特征:@客体:公众存款@客观方面:有有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单位,既可以是一般单位,也可以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主观方面:故意14、集资诈骗罪概念、特征概念: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特征:@客体:复杂客体,即是国家正常的金融管理秩序和公私财产所有权@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诈骗的方法进行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由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