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游戏论.

学前儿童游戏论.

ID:36016575

大小:36.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4-29

学前儿童游戏论._第1页
学前儿童游戏论._第2页
学前儿童游戏论._第3页
学前儿童游戏论._第4页
学前儿童游戏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游戏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期末作业考核《学前儿童游戏论》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娃娃游戏答:在游戏的研究领域,有人把精神分析的理论和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理论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叫做“娃娃游戏”(doll-play)的研究式样。一般的模式是给幼儿一大堆娃娃,它们穿着各种服饰以标志身份,如家庭中的父亲、母亲、兄弟、姐妹等等。这些娃娃和一些游戏材料组成了某种生活情景,如家庭环境。然后让被试在玩娃娃时,讲一个关于这些娃娃的故事。研究人员通过对儿童的行为表现的观察,对儿童所讲述的故事的分析以及在与儿童的谈话中,可以记录到大量的人格方面的因素,如攻击性、深层的情

2、绪障碍问题等2.本体性游戏答:是一种针对幼儿教育发展的游戏具体:幼儿自发开展的、以游戏本身为目的、无游戏之外的目的的游戏,由教师组织的教学游戏,其活动的本体是教育活动,称之为手段性游戏.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的教育可以采用手段性游戏的方式.健康领域的教育尽可能地采用本体性游戏.3.游戏特征“三内说”答:用控制(control)、真实性(reality)、和动机(motivation)这三种指标来确定一种活动是不是游戏。4.情景转变答:是使儿童的行为脱离它原有的真实生活情景及动作脱离生活背景。5.结构造型玩具答:也成建构游戏指儿童运用各种不同的结

3、构材料如积木、积塑、泥、沙、雪等来构建物体的游戏。二、辨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结构游戏是学前儿童典型的游戏形式。答:这是儿童游戏最典型的形式,占的时间也最长,从幼儿阶段一直延伸到小学,象征性游戏是儿童以模仿和想象扮演角色,完成以物代物,以人代人为表现形式的象征过程,并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形式。2.剩余精力说认为游戏是儿童消除疲劳、恢复精力的一种方式。答:席勒和斯宾塞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个体因素对学前儿童游戏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性别差异(2)年龄差异(3)个性差异(4)健康和情绪等其他个体偶然因素的影响2.社会文化

4、历史学派游戏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答:1. 强调游戏的社会性本质,反对本能论。  这种理论认为:“儿童的游戏,无论就其内容或结构来说,都根  本不同于幼小动物的游戏,它具有社会历史的起源,而不是生物学  的起源。社会形成和推行游戏的目的,是教育和培养儿童参加未来  的劳动活动。”[苏]查包洛塞兹等著,李子卓译:《学前教育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248页。  2. 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性活动。  他们认为:“这种活动的发展与儿童心理发生最重要的变化有  关系,而且那些准备儿童过渡到新的、更高的发展阶段的心理过程是在这种活动里得到发展的。”

5、3. 强调成人的教育影响,强调儿童与成人的交往在游戏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4. 他们主张游戏不会自然而然得到发展,孩子不会生来就会游戏的,“没有教育的作用,游戏就不会产生,或者停滞不前”。“为了使儿童掌握游戏的方法,成人的干预是必要的。必须在一定的年龄阶段上教儿童学习怎样做游戏。”同上。一、 维果茨基的游戏学说(一) 游戏的起源维果茨基从文化历史发展的角度来探讨儿童的游戏问题,他强调儿童心理发展的高级机能是人类物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文化历史的产物;强调心理发展过程是一个质变的过程。他认为考察儿童游戏活动应该首先从考察儿童游

6、戏活动的诱因与动机这一特殊的方向开始,因为从一阶段向另一阶段的发展是与活动的诱因与动机的变化有关的,不了解这些诱因的特征,就不可能把握儿童游戏的本质特征。儿童游戏出现的诱因是:当儿童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超出儿童实际能力的、不能立即实现的愿望时,游戏就发生了。3岁前儿童的典型行为方式是想要一件东西就必须立即得到,这种愿望不可能延迟满足,否则儿童就会大发脾气。3岁后,出现的愿望和需要不能立即得到满足,此愿望能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渴望立即满足的愿望变成一种情感诱因,使不能得到满足的愿望以一种想象的、虚幻的方式实现,即把一个东西迁移到另一个东西上,以一种简

7、缩的方式再现真实的生活情境,游戏就为愿望的满足应运而生了。维果茨基认为游戏是社会性实践活动,儿童看到周围成人的活动,就把它模仿迁移到游戏中,强调游戏的社会性情感诱因。儿童在游戏中产生的情感,根源于他与成人的关系。  (二) 游戏的发展价值儿童游戏是否能促进儿童的发展,要看游戏是否与儿童的发展和需要相吻合。儿童游戏是符合儿童需要的一种“教学”活动,但儿童的内心有自身的“教学大纲”,只有二者相吻合的时候,这种活动才成为可能。他认为游戏对儿童具有重要的发展价值。第一,游戏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游戏使思维摆脱了具体事物的束缚,使儿童学会了不仅按照对物体和情境的直

8、接知觉和当时影响去行动,而且能根据情境的意义去行动。如,“打针”的注射器是一根雪糕棍。打针的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