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游戏论第二章.ppt

学前儿童游戏论第二章.ppt

ID:52598440

大小:14.91 MB

页数:66页

时间:2020-04-11

学前儿童游戏论第二章.ppt_第1页
学前儿童游戏论第二章.ppt_第2页
学前儿童游戏论第二章.ppt_第3页
学前儿童游戏论第二章.ppt_第4页
学前儿童游戏论第二章.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游戏论第二章.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学前游戏的分类与发展本章的主要内容第一节学前游戏的分类第二节学前游戏的发展第一节学前游戏的分类学前游戏的认知分类学前游戏的社会性分类按着儿童在游戏中的体验形式分类按着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同冲突阶段及各阶段的游戏主题的不同来进行的游戏分类根据儿童在游戏中的主要行为(或活动)表现及特征对游戏的分类按着游戏的教育作用(或目的)而进行的分类根据游戏的关键性对学前游戏的分类从游戏与教育教学关系的角度,对学前游戏进行的分类一、学前游戏的认知分类(皮亚杰)(一)感觉运动游戏(二)象征性游戏(符号游戏)(三)结构性游戏(四)

2、规则游戏感觉运动游戏时间:最早出现的游戏类型。2、3个月开始,1岁前最多。功能:对新习得的动作进行练习。象征性游戏主要特征:假装动作、以物代物、以人代人发展:2岁后大量出现,4岁后比较成熟(集体象征)集体象征呈倒U形曲线。5岁后达到高峰占全部游戏的71%,6岁为次高峰65%。独立象征呈正U形曲线。4岁和6岁高于5岁。结构性游戏类型:拼图、积木、插积塑,泥工、手工游戏、雪、沙、木工。发展:2岁发生,学前阶段随着年龄发展有增加的趋势。3-5岁占儿童全部活动的40%,4-6岁儿童的51%。我国幼儿园、托儿所最常见的一

3、种游戏形式。规则性游戏发生:规则游戏的大量出现发生在学前末期,当然,带有感知运动特点的简单的规则游戏在幼儿初期就出现了如,猫捉老鼠、老鹰捉小鸡。类型:打牌、下棋、跳房子特征:显性规则、竞赛性二、学前游戏的社会性分类(Parten)偶然行为或无所事事袖手旁观的行为单独的游戏平行的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偶然行为或无所事事特征:行为缺乏目的,东游西逛,注视碰巧引起兴趣的事。行为举例:玩玩自己的肢体、椅子上爬上爬下、到处晃悠、跟随老师、坐在固定位置、目光飘移袖手旁观的行为特征: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看他人游戏,偶尔与他人也有交

4、谈,有时提出建议或问题,但是行为不介入他人的游戏。性质:可能是游戏单独的游戏特征:幼儿在交谈距离之内的伙伴旁边玩或者与伙伴玩不同的玩具,专注地玩自己的游戏,但不和附近的幼儿交谈。平行的游戏特征:幼儿玩着和附近幼儿相同或相近的玩具,但是不与其他幼儿交流。行为举例:两个人都在玩拼图,但是各玩各的,一个人的离开并不影响另一个孩子。联合游戏特征:幼儿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进行相似但不相同的游戏,往往由于材料的借入或借出有交流和沟通,也会有动作的自发配合,但是彼此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和合作,缺乏对材料、活动的目的和结果的共同计

5、划和组织。合作游戏特征:共同的主题;分工合作;计划组织举例:娃娃家、超市三、按着儿童在游戏中的体验形式分类(比勒)(一)机能游戏:刺激感官、机能发展为主的游戏,与感觉运动游戏对应(二)想象游戏:与象征性游戏对应(三)制作游戏:与结构游戏对应(四)接受游戏:如听故事、看电视等四、按着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同冲突阶段及各阶段的游戏主题的不同来进行的游戏分类莉莉·佩勒(LiLy.Paler)第一组块(1岁左右):儿童关心自己身体,感到不能控制自己的身体,或不能表现成人期望的行为。游戏使儿童有能力去幻想并控制行为第二组块(2

6、岁左右):儿童因自己与母亲的关系以及因母亲而产生焦虑,游戏及幻想帮助儿童控制在情感上的对失去母亲的恐惧第三组块(幼儿阶段):儿童随恋母情节的出现,认识到自己与成人之间的差异,游戏充当了儿童适应成人关系,幻想成人角色的中介。第四组块(幼儿末期及以后):跨入学校门槛的儿童开始面向现实,倾向于集体的依恋,高度社会化的游戏使儿童归属于集体,合作与竞争中的规则、秩序和角色关系提供了对儿童的保护,使之免受陌生攻击者的欺侮,防止“超我”所引起的焦虑五、根据儿童在游戏中的主要行为(或活动)表现及特征对游戏的分类(一)动作性游戏

7、(二)探索性游戏(三)表现性游戏(四)建构性游戏(五)角色扮演性游戏六、按着游戏的教育作用(或目的)而进行的分类(一)角色游戏(二)结构游戏(三)表演游戏(四)智力游戏(五)体育游戏(六)音乐游戏(七)娱乐游戏七、根据游戏的关键性对学前游戏的分类表演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游戏创造性游戏规则性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八、从游戏与教育教学关系的角度,对学前游戏进行的分类(一)主体性游戏本体性游戏:是指儿童自主自发表现出的一种活动,其目的隐含于游戏活动本身,或者说游戏本身即是目的。强调的是游戏本身的内在价值。(二)

8、工具性游戏工具性游戏:是指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手段或工具的游戏,也称手段性游戏或教学游戏。其直接目的不在于游戏本身,而在于通过有利于儿童发展的游戏形式促使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实践练习在幼儿园见习过程中,认真观看你所在幼儿园中本体性游戏和工具性游戏各占多大比例?请思考在幼儿园教育中它们各自有何作用,应如何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作用?第二节学前游戏的发展以认知为主线的学前游戏的发展以社会性为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