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年警政思想探微

中国百年警政思想探微

ID:36025388

大小:64.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4-30

中国百年警政思想探微_第1页
中国百年警政思想探微_第2页
中国百年警政思想探微_第3页
中国百年警政思想探微_第4页
中国百年警政思想探微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百年警政思想探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从“长治久安”到“安居乐业”——中国百年警政思想探微师维*师维(1970——),男,法学硕士,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治安系副主任,讲师。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但是,中国近代警政思想和警察制度却是“受教”于西方列强,其走上历史舞台的背景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肆意践踏。中国近代警政思想和警察制度产生以来一百年的历史,伴随着中华民族前进道路上的沧海桑田、血与火的洗礼,在从“长治久安”到“安居乐业”的进程中,同样呈现出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轨迹。一、国破山河在,“洋为中用”,蹒跚之中尤抱琵琶半遮面,开启近代警政大门1829年6月19日,英国政府正式组建“与军队有所不同”的首都警察部队,它以“预防犯罪”为宗旨,以

2、维护和管理社会治安为任务。这是世界“近代国家警察”的正式诞生。11年后的鸦片战争始,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中国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我国“送来”了近代警政思想和警察制度,以制式服装为标志的近代警察制度在英国产生以后,即便在欧洲、美洲、亚洲和大洋洲传播开来,考察各国对近代警察制度的移植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主动的移植,如美国、日本;二是被动的移植,主要是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状态下的被动移植,如印度、中国。但是,中外在社会发展模式、国家政治体制、社会管理形态上相差甚远,警政思想无法衔接,所以在警察制度的移植上失去了正态对接的可能。清末建警是中国治安史上的一场革命。革命就要以思想的启蒙和传播作为先导。

3、中国对近代警政思想和警察制度最早、最直接的了解始于中国屈辱的象征——被称为国中之国的“租界”。1876年,葛元煦出版了《沪游杂记》,比较早的介绍了上海租界内的西方警察制度,其他一些书籍也有一些零星记载,人们开始对西方近代警察制度有了犹如雾里看花的朦胧认识。这一时期,人们主要看到的是“与捕快无异”的一面,没有注意到它与捕快完全不同的功能,更没有看到它在近代国家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但是,这些介绍无疑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参见陈鸿彝:《中国治安史》,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69页。此后,近代一些改良主义思想家的作品,比如,何启、胡礼垣1895年发表的《中国宜改良新

4、政论议》、郑观应的《盛世危言》《盛世危言》的版本很多,据统计有20余中(夏东元:《郑观应》附录一,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一般注重的是郑观应手订的1894年刊行的5卷本,1895年14卷本,1900年8卷本。和陈炽1896年发表的《庸书》中都专门提到了中国设置警察的问题,都高度赞扬了西方的警察制度。早期改良派提出的警察的职责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维护治安,二是清查户口,三是整顿街道。他们认为,对警察应当严格管理,郑观应说:“独是平日约束巡捕,宜严而不宜宽”。郑观应:《盛世危言》,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483页。首先,慎重选人录警,“选择捕役与选择兵警之法同。必其人不吸鸦片、年富力强

5、、读书识字、担保有人者方许允当此职。”16其次,要制定新的管理形式和奖惩办法管理警察,且“偶有弊端,罪其主者”。这些早期改良派的介绍、论断和设想,是我国最早的、比较系统的警政理论,使人们对警察制度的性质和功能有了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超出了传统的保甲、捕快的樊篱,参见韩延龙:《中国近代警察制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2-13页。为1898年戊戌维新变法在湖南警政试点和1900年以后清中央政府办理警政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参见陈鸿彝:《中国治安史》,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71页。1898年6月,戊戌维新派重要人物、中国近代警察制度的重要奠基人、时任湖南按察

6、使的黄遵宪在长沙创建了湖南保卫局,成为中国近代警察制度和近代管理制度的萌芽。参见韩延龙:《中国近代警察制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6-17页;沈志祥:《治安管理学教程》(人民警察高等教育〈专科〉规划教材),群众出版社,1998年版,第24-25页。黄遵宪十分重视警察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作用,认为警察机构是推动和捍卫新政的坚强柱石,“警察一局,为万政万事根本”,此思想与日本明治时期的“警政为宪政之本”的思想是一致的。创办保卫局的目的是使“人民习于政事”,“养成自治之能力”,“冀其小则可保湖南一省不受分割,大则可推动全国的自救、自保”。他强调,保卫局的根本原则和宗旨是“保民”、“

7、卫民”,在保卫局的章程中明确了“本局职责在去民害、卫民生、检非违、索犯罪”。他坚持警政建设应当官民合办,让权与民,维新派认为它的积极作用在于可以广开民智、鼓舞士气、增进人民自主自立精神、推动地方自治,防止官场舞弊、官吏害民,防止人去政移、人亡政息,所以被视为警政建设的根本和命脉。参见韩延龙:《中国近代警察制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8-23页;陈鸿彝:《中国治安史》,中国人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