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三峡》3

26、《三峡》3

ID:36036930

大小:3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4-29

26、《三峡》3_第1页
26、《三峡》3_第2页
26、《三峡》3_第3页
资源描述:

《26、《三峡》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三峡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流利的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和默写课文。2.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识记常见的文言词语。3.学会细心观察,抓住景物特征来写作,不断提高描写景物的能力。4.感受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感情。教学重难点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课文.2.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4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课型:讲读型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疏通字词,理解课文,熟读成诵,把握全文的整体布局,

2、感受三峡的自然美。一、情景导入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引得一批又一批的游人、探险者为之拼搏,为之赞叹。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三峡画卷中吧。二、整体感知,理解课文。1.学生活动,展示交流。(课前布置预习作业,课

3、上检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1)请学生说出自己所了解到的长江三峡的知识。长江三峡: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的,它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天,是我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学生可以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互相补充,以此对三峡风景有一感性认识,感受其自然之美。)(2)简介作者及作品:郦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长,北魏范阳(今河北省涿县)人,我国古代卓越的地理学家、散文家。出生于官宦世家,曾任御史中尉、雍州刺史等职。他是一位奇才,自幼好学,博览群书,

4、涉猎天文地理等广泛领域。撰《水经注》,是一部专门研究河流水道的书籍。《三峡》便是其中的一篇,是描写长江三峡壮丽景色的游记性散文。2.竞赛形式,朗读课文。(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听读。(2)提出要求:读音准确停顿划分语气语调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看谁读得好,并互相点评,采取记分制,以提高学生积极性。(3)齐读课文,在此基础上整体把握文意。3.小组合作,疏通字、词、句,整体把握文意。(1)四人一组,由各小组长带领对个人自主翻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解决。小组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可向其他小组请教,也可师生

5、讨论解决。(2)在问题解决的基础上,随意选择每组的一位同学翻译一段,检查学习的效果。3(3)黑板上补充:自非:如果阻绝:断或:有时虽:即使良:实在肃:寂静绝:极久绝:消失4.齐读课文,快速解决以下问题。采取抢答的方式。(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教师明确: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2).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体会它们的语言特点。教师明确:春冬之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

6、茂,良多趣味。”秋景:“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3)在描写三峡山的语句中,找出关键字词来说明三峡山的特点。关键字词:连、无阙、重叠、隐蔽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高峻美(4)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水的?每个季节的水有什么特征。顺序:①季节顺序:夏、春冬、秋;②根据水由旺到枯的变化过程夏季关

7、键字词:襄、阻绝、朝发暮到、乘奔御风特点:水势浩大、流速迅猛(层层铺展)——奔放美春冬关键字词:素、绿、清、影;清荣峻茂特点:水退潭清、风景秀丽(动静结合)——清幽美秋季关键字词:寒、肃、凄、哀特点: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侧面描写)——凄婉美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郦道元的《三峡》,文章为我们展示了一幅三峡四季景色的三水画卷,读来令人神往。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三峡的奇险、清秀,仿佛让我们置身其中。五、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并默写全文教学要点:研习课文内容,探究文章在材料安排、语言的运用等方面的

8、特色。一、情景导入我国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在他的文章里写到“如果只允许说出一个最值得去的地方,我会毫不犹豫地脱口而出去三峡。”可见三峡的魅力,不管是三峡的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观,都不是去一次三峡就可能览尽的,更不是一篇文章所能道尽的,那么在郦道元的笔下是怎样展现包罗万象的三峡风貌的呢?我们继续学习《三峡》。二、具体研习,合作探究1.师生齐背课文2.合作探究1>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为什么夏季江水暴涨,航道深了,行船反而被迫停止?3>在对三峡不同季节进行描写时,作者为什么没有按习惯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