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与浮》教案6

《沉与浮》教案6

ID:36037276

大小:3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4-29

《沉与浮》教案6_第1页
《沉与浮》教案6_第2页
《沉与浮》教案6_第3页
《沉与浮》教案6_第4页
资源描述:

《《沉与浮》教案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沉与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理解物体的沉浮条件;知道鱼、潜水艇、飞艇和密度计的沉浮原理;能应用沉浮条件解释一些简单的问题。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鸡蛋的下沉、上浮和悬浮,使学生建立起三种状态的概念,并且通过逻辑推理得出产生三种状态所需的条件;通过逻辑分析的方法,解释鱼、潜水艇的浮沉原理;通过动手制作,让学生自己制作“自制潜水艇”和“热气球”;通过在网上查阅,让学生设计出打捞中山舰的方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鱼、潜水艇和热气球的沉浮原理这些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现象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紧密联系;通过制作“自制潜水艇”和“热气

2、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学习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教学仪器:鸡蛋、水杯、盐水、注射器、试管、胶塞、胶管、玻璃管、铁丝、水、轻纸带、胶带、酒精、棉花、火柴等。教学过程:一、物体的沉与浮wwW.xkB1.cOm1、演示实验:石块和塑料空心球  把它们分别浸没在水中,叫同学们观察现象并提问:浸在水中的物体,有的上浮,有的下沉,这是为什么呢?    2、演示实验:  取一只新鲜鸡蛋,放在清水中,观察它在水中沉浮的情况,向水中慢慢加些盐,并轻轻搅拌,观察到鸡蛋怎样运动?如果再加些清水,观察到什么现象?    a)鸡蛋放入清水后,它是上浮还是下沉?新课标第一网 

3、   b)加盐轻轻搅拌的目的是什么?    • 盐水溶于水后,变成盐水,密度比水的密度大;    • 加盐会导致液体的密度的增大;    c)随着不断地往水里加盐,有什么现象出现?    d)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出现?    • 可以对鸡蛋做受力分析;    • 这里有两个状态,一个是鸡蛋下沉的状态,另一个是鸡蛋上浮的状态;    • 当它下沉的时候,它只受到浮力和重力的作用;    • 当它上浮的时候,它只受到浮力和重力的作用;    • 在两个状态过程中,鸡蛋的重力没有发生变化;    • 鸡蛋只受到浮力和重力,重力没有变,那么肯定是浮力的变化引起它下沉和上浮; 

4、   • 不断加盐,导致液体的密度增大,鸡蛋所受浮力逐渐增大;    • 当浮力小于重力时,鸡蛋下沉;当浮力大于重力时,鸡蛋上浮。 二、认识三种状态  鸡蛋所处的三种状态:  下沉:浮力<重力  上浮:浮力>重力  悬浮:浮力=重力(平衡)三、生活中的下沉与上浮1、我们来看看鱼是怎样使自己在水中自由地上浮、下沉和悬浮的?  • 鱼是通过鱼鳔改变自己的体积来改变浮力的;  • 鱼鳔较小时,鱼所受的浮力小于重力,鱼下沉;  • 鱼鳔较大时,鱼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鱼上浮;  • 鱼所受的浮力等于重力时,鱼将可以在水中任意的深度游动。四、潜艇与热气球  1、最早的潜艇用于军事

5、侦察和袭击,现在也用于深海考察,为开发海洋,获得新资源提供信息。另一个仿生学的例子——潜水艇(潜水艇的水舱相当于鱼鳔)。  2、潜水艇是怎样实现上浮和下沉的?(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的)  • 潜水艇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重力和浮力;  • 人工向水舱中压入水,直到重力大于浮力的时候,潜艇下沉;  • 人工从水舱中排出水,直到重力小于浮力的时候,潜艇上浮;  • 当重力与浮力相等时,潜艇悬浮。五、分析比较    1、提问:鸡蛋、鱼和潜水艇都会在液体中下沉、上浮和悬浮,那么它们都是用了同样的方法处于这三种状态的吗?    2、同学们自己归纳一下,总结出他们有什么区别和

6、共同点;  3、介绍热气球,加图片;  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释热气球的沉浮原理。  解释热气球为什么会升起来?假如由你来设计一个吊篮的热气球,为了使它能降回地面,你打算采用什么办法?六、打捞中山舰  介绍我国古代用浮船打捞沉落江中的万斤大铁牛的故事。  简单介绍中山舰——浓缩了中国现代史的一代名舰,1938年在长江被日军击中,沉入19m深的长江;中山舰排水量达780吨,长62.48m,宽8.99m。    让学生自己设计打捞中山舰的方案,填写到书上的表格中。七、课堂小结  1.了解三种状态:下沉、上浮和悬浮。  2.三种状态产生的条件:  下沉:重力大于浮力;  上浮

7、:重力小于浮力;  悬浮:重力等于浮力。  3.用学过的知识解释鱼、潜艇和热气球的沉浮原理。八、实践活动:  制作自制潜水艇(如图10-3-5),制作热气球(如图10-3-8)  在因特网上查找有关飞艇的资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