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与浮》教案四

《沉与浮》教案四

ID:37984688

大小:1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4-30

《沉与浮》教案四_第1页
《沉与浮》教案四_第2页
《沉与浮》教案四_第3页
资源描述:

《《沉与浮》教案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沉与浮》教案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能根据生活经验预测常见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状态;能用实验的方法判断物体的浮沉,并根据浮沉状态将物体分类。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意识到把大家的意见综合在一起往往能得到最好的结果。3、科学知识目标通过自主探究的观察实验活动,获得关于物体本身大小和轻重关系的认识;初步了解到物体大小相同的条件下,重的物体容易沉下去,轻的物体容易浮上来;在物体轻重相同的条件下,物体大的容易浮上来,小的容易沉下去。教学重点和难点:让学生知道影响物体在水中浮沉的因素教学过程

2、: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一群小孩在草地上踢球,不小心球掉进旁边的深坑中,坑口又小又窄,人根本下不去,谁有办法把球拿上来?2、如果是铅球掉进深坑,那么还能用这个办法吗?3、引出课题,板书课题。1、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不难想出:向深坑里倒水,球随水浮上来。2、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不能用这个办法?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探究的欲望。二、认识浮沉现象教师拿出一个瓶盖,让学生猜它在水中是浮还是沉学生猜测,再让学生动手试一试。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浮沉三、提升原有认知—

3、—观察更多物体的沉浮1、教师出示10种身边的物体,提问“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呢?”2、出示实验要求:(1)、由组长分工,依次进行,每人至少操作一种物品的实验,其余的人仔细观察。(2)、实验时要注意,物体放在水中要轻拿轻放防止溅出。(3)、记录员及时记录结果,物体是沉的在表格对应的地方画↓,物体是浮的在表格对应的地方画↑3、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指点。学生认识物体,预测并记录活动记录单。学生认真听实验要求1、学生分组实验2、观察物体的浮沉并做好记录让学生预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了解学生的

4、元认知,便于有针对地修正和提升学生的原有认识强调操作规范,认真观察实验记录,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组员之间要分工合作。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如实记录的科学态度四、汇报实验结果1、实验结束,教师组织学生交流,鼓励学生相互补充质疑2、教师选出一、二组演示1、小组交流研究情况2、学生交流评价让学生充分交流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满足心理需要,另一方面是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从中体现教学的民主。五、根据浮沉状态将物体分类请同学们将沉浮的物体从

5、水中取出来,把它们分类。学生取出材料进行分类认识分类的标准六、总结延伸、根据现在的实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2、今天我们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得出结论,老师觉得你们真了不起。其实物体的浮沉不是固定的,还可以改变的。下节课我们继1、重的物体会沉,轻的物体会浮。2、大的物体会浮,小的物体会沉指导学生总结结论,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观点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浮:轻、大:泡沫木块乒乓球带盖塑料瓶物体在水中沉:重、小:石子回形针纽扣铁钉橡皮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教师用激励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

6、学生观察,探究的欲望,同时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中,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在观察更多的物体浮沉时,先让学生预测,再让学生动手操作,然后和其他同学进行对比,相互交流指出其中不足点,教师巡视,对那些做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做得不够的同学给予鼓励,通过同学们的互评,教师的点评创造出一个相互合作的探究氛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