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

ID:36042087

大小:45.2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4-29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_第1页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_第2页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_第3页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_第4页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设计者:八十中学管庄分校常青藤学校王芯一、课标要求1.知道《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名著,了解明代科技的成就及影响。2.通过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作力。二、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围绕历史核心素养和最新命题趋势,通过详细的图文史料分析,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历史知识,抓住历史事件的本质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材料和迁移所学知识的能力。三、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史料,概括《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三本科技著作记

2、述的不同内容。通过对山药、红薯的分析,说出三本科技著作的成书特点是继承前人的成果,并在亲自实践后加以创新,感悟三位科学家脚踏实地、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通过阅读表格,概括三本科技著作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感受它们的科学成就。2.通过观察图片,说出明长城和秦长城相比的进步之处,和明长城城墙之上的各个设施的防御功能,感受明长城的创新和防御功能的完善。通过分析表格等史料,知道长城的功能并不只是防御,还是各民族交往的纽带,感受长城作为民族之间的纽带,为多民族的相互融合起到促进作用,感悟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四、教学

3、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长城和北京城2.教学难点:长城体现出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五、教学方法以启发教学和问题教学为主的综合性教学方法。六、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等。七、板书设计八、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出示三幅图片:《本草纲目》、《明长城》、《西游记》提问:你知道它们之间的共同之处吗?学生看图,回答问题:都是明朝的成果。用学生熟悉的事物导入,降低难度,帮助学生进入本课。一、科技名著1.背景介绍明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关系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日常需要的技术得到重视。2.《本草

4、纲目》①“东方医学巨典”出示表格“《本草纲目》和前人成果的比较表”提问:通过观察表格,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提问:李时珍是如何做到的呢?出示材料“李时珍四处游历…”②《本草纲目》的特点以“山药”为例,出示表格提问:通过阅读《本草纲目》中对山药的记载,你可以得出《本学生观察表格,回答问题:《本草纲目》无论从药物种类还是从药方数量上,都比前人成果多。学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通过实践学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继承、培养学生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史料,从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和论草纲目》有什么

5、特点?2.《天工开物》①《天工开物》的内容出示《天工开物》的目录提问:总结《天工开物》的主要内容分为哪两部分?②《天工开物》的特点出示小麦开花的材料提问:宋应星是怎么知道的?出示《花机图》和《造竹纸系列图》3.《农政全书》①《农政全书》的内容出示材料,简单介绍《农政全书》②《农政全书》的特点出示“红薯”的事例提问:除了全面的总结我国古代的农学经验、技术外,《农政全书》还有什么特点?4.科技名著共同之处①提问:这三本科技名著虽然内容可能各不相同,但他们的相同之处是什么?②出示表格提问:它们还有什么共同之处呢?实践

6、、创新学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农业、手工业学生回答问题:通过自己亲自的观察学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记录了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学生回答问题:总结前人的成果,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学生回答问题:对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方法。使用学生熟悉的事物,比如小麦和红薯,增强学生的兴趣和课堂参与度,便于学生理解。通过总结,梳理出本节课的线索:继承→创新二、1.明长城建筑成果①明长城的规模出示图片,对比秦长城和明长城②明长城的防御体系出示图片,对比秦长城和明长城提问:有什么不同?出示图片,观察垛墙和女墙等提问

7、:这样的设计有什么好处?出示图片《敌楼》提问:敌楼的设置有什么好处?出示图片《居庸关》提问:关城的设置有什么好处?出示图片《九边重镇》总结:长城的防御不只是在城墙之上,是城墙+敌楼+关城+军镇形成的完整的防御体系。③长城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出示表格《大同镇满蒙互市市场统计表》提问:为什么原本的军事防御聚落变成了商业活动场所呢?出示图片,观察长城的位置。提问:长城两边的人民,生产方式有什么不同?他们互相需不需要对方生产出的东西?出示图片及材料“马梳”和“油炸糕”总结:不同的民族在长城沿线进行经济交流、文化交流,最后实

8、现民族的融合。回答问题:材料不同、宽度不同、设置了敌楼回答问题:加强了军事防御功能回答问题:储存武器、驻守士兵等回答问题:瓮中捉鳖回答问题:长城是游牧与农耕的分界线。他们之间互相需要对方的东西,比如茶叶、马匹等。通过分析直观的图片史料,降低知识的难度,并且培养学生从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和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方法。以大同镇的马市名称入手,以小见大,用强烈的对比引出长城边民族之间的交往。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