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夜书怀》导学案

《旅夜书怀》导学案

ID:36042552

大小:3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4-29

《旅夜书怀》导学案_第1页
《旅夜书怀》导学案_第2页
《旅夜书怀》导学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旅夜书怀》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旅夜书怀》导学案文题解读一、诗人名片杜甫——困居长安十年35岁左右,杜甫来到长安求取官职,开始,他满怀信心,但滞留长安却一再碰壁。大约在到长安不久,父亲就去世了,他的生活因此变得艰困起来,为了生存,为了求官做,杜甫不得不奔走于权贵门下,作诗投赠,希望得到他们的引荐。“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就是杜甫这段时期生活的形象写照,种种努力的结果,是到天宝十四载才获得右卫率府兵曹参军这样一个卑微的官职。二、诗词故事双雄会杜甫33岁时,在洛阳与大自己11岁的李白相识了。这是两个伟大的诗人的第一次相见,由于个性原

2、因,李白当杜甫为尘世中人,枯燥乏味;杜甫当李白行动恍惚,耽于梦想。杜甫写给李白: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李白也赠杜甫同样不客气的诗: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不过,这不妨碍两人成为要好的朋友,结下深厚的友谊。三、文题背景此诗是成都尹严武去世,杜甫在川中失去依靠,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船东下,在渝州(今重庆市)、忠州(今重庆市忠县)舟中所作。诗人写出了孤舟月夜、大江阔野中,对仕途绝望、生活无着、孤独漂泊的凄凉感受。文本赏读一、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

3、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内容。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提示 该诗前两联写景,融情于景。颔联境界阔大,但反衬出诗人的孤苦伶仃和凄怆心情。后两联“书怀”,颈联为反语,表达诗人愤愤不平之情。尾联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漂泊无依的感伤。二、悟读,诗情画境细草绵延、微风吹拂的江岸边,夜间停泊着一只高桅孤立的小船。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辽阔;月影波动,大江无声汹涌奔流。水天空阔,恨东风,

4、不惜世间英物。天地苍茫,有谁能,识我江郎才俊?沙鸥飘零,只能空叹息茫茫星空,泣笑苍天;人似沙鸥,惟有空怅惘人寰无限,丛生愁怨……三、品读,鉴赏评析1.杜甫诗极讲究章法,请结合本诗分析该作品结构布局的妙处。答案 这首诗在结构章法方面很有特点。标题为“旅夜书怀”,前四句写“旅夜”,后四句抒感怀,布局整齐。写景部分,由近而远,由细微而广阔,层次分明。书怀部分,与景交融,自然贴切。结尾将自己比做“天地一沙鸥”,“天地”与前景相应,“一”与开篇“独”字相应,使作品形成一个整体,严谨而有章法。2.颔联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有人认为

5、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你同意吗?为什么?答案 不赞同。这种说法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沛无告的凄怆心情。这是以乐景写哀情。3.颈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是反其意而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答案 人在心情不好时,会把话倒过来说。作者此时处境艰难,落魄失意,就用反话自嘲,而且也借此表达自己的不满(特别是后半句)。文本拓展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

6、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旅夜书怀》中“沙鸥”和本诗中的“孤雁”都是诗歌中的重要意象,请概述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答案 “沙鸥”是作者抒发悲怀的意象,寄托了诗人内心漂泊无依、孤寂落寞的感伤。“孤雁”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影子,表达了作者对知己亲朋的思念心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