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旅夜书怀-导学案.doc

选修----旅夜书怀-导学案.doc

ID:57855341

大小:57.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01

选修----旅夜书怀-导学案.doc_第1页
选修----旅夜书怀-导学案.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选修----旅夜书怀-导学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6高中语文必修五《旅夜书怀》编辑:詹慧卿2016-07-23课题课题:《旅夜书怀》导学案班级授课(完成)时间教师(学生)学习目标【网】知识与技能①解诗中的抒情方式(直接间接抒情)②感受诗人复杂的情怀过程与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细节质疑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杜甫晚年的处境和内心情感,树立自己的人生价值观重难点鉴赏诗歌关键语句教学过程【导语】中国自古是诗歌的国度,唐诗更负盛名。唐朝盛产的诗人也有很多。唐代诗人中,有一个人好像一直是皱着眉头生活的,他瘦而高,拄着一根拐杖,走路慢吞吞,活像人们形容的老朽

2、。他的眼睛是向下的,有时还半闭着,看上去昏昏欲睡。这双眼睛却能看见普天下的倒霉事儿,好比观音菩萨能看见人间的疾苦。所不同的,是观音菩萨法力无边,她能含着动人的微笑救苦救难,而这个人,只能眉头紧锁,把无边的苦难写进他浩如烟海的诗作中。今天,我们一起去鉴赏他—---杜甫的一篇这样的诗作——《旅夜书怀》【知识链接】1.诗解这首诗既写旅途风情,更感伤老年多病,却仍然只能像沙鸥在天地间飘零。“名岂文章著”是反语,也许在诗人的内心,自认为还有宏大的政治抱负未能施展。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写近景,

3、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诗的后半是“书怀”。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

4、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2.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3

5、.创作背景“旅夜书怀”顾名思义就是旅途中夜里写下的抒发自己情感的诗。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天,杜甫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但不料第二年四月严武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洲、忠州时写下的。当时的杜甫已53岁,且常年有病,国家时局不稳,自己生活没有着落,又行无定踪,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沉重,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他的这种心情。【自主学习】(一)学法指导:  1.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解,疏通字词,在此基础上反复诵

6、读,感知全诗,背诵诗歌。  2.了解诗歌创作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事迹,仔细阅读全诗,找出文中写景的意象,初步体会诗歌的情感。  (二)尝试练习  1.生字(给加点字注音)  ⑴危樯(qiáng)⑵月涌(yǒng)   ⑶沙鸥(ōu)   ⑷何所似(sì)  2.词语(解释词语)  ⑴旅夜:旅途的夜晚  ⑵危樯:高高的桅杆  ⑶月涌:月光映着奔流汹涌的长江  ⑷飘飘:漂泊  3.解题  ①写出题目的含义。旅途中的夜晚书写自己的情怀。②从“旅”中,你能读出什么?“旅”有“旅居”的意思,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7、。③“夜”和诗中的哪些诗句对应?“夜”与“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对应。④“书怀”和那些诗句对应? “书怀”与“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对应。【课堂探究】1、赏析颔联“垂”“涌”的表达作用。“垂”,低垂。因平野广阔,所以群星低垂。一垂字写出了原野的广阔无边。“涌”随波起伏。因大江滚滚,所以水中的月亮才随波起伏,营造了雄浑阔大的意境。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更显出了诗人

8、的孤独凄苦。高一语文第3页共4页高一语文第4页共4页2016高中语文必修五《旅夜书怀》编辑:詹慧卿2016-07-232、颈联写了”名著””官休”二事,概括了诗人后半生的生活。从字面上来理解,“名著”和“官休”的原因是什么呢?诗人名满天下,到底是因为什么?如何理解颈联的含义?(1)“名声”不是因为”文章”而”著”的,不做”官”是因为”老病”而休的。(2)韩愈写诗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决非过誉之词。(3)这很明显的是激愤之下的反话,既然“名声”是因“文章”而著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