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康老师谈二王(附临作《美人董氏墓志铭》)

陈忠康老师谈二王(附临作《美人董氏墓志铭》)

ID:36045024

大小:887.0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4-30

陈忠康老师谈二王(附临作《美人董氏墓志铭》)_第1页
陈忠康老师谈二王(附临作《美人董氏墓志铭》)_第2页
陈忠康老师谈二王(附临作《美人董氏墓志铭》)_第3页
陈忠康老师谈二王(附临作《美人董氏墓志铭》)_第4页
陈忠康老师谈二王(附临作《美人董氏墓志铭》)_第5页
资源描述:

《陈忠康老师谈二王(附临作《美人董氏墓志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陈忠康老师谈二王(附临作《美人董氏墓志铭》)陈忠康,1968年出生于浙江永嘉,1991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书法专业,曾任职于温州博物馆、温州师范学院。2008年中央美院毕业获博士学位,现任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行书委员会委员。作品曾获全国第六届书法篆刻展“全国奖”、全国第七届中青年书法展一等奖、江南文化节“翁同和奖”、连续两次获浙江省书法大展最高奖——“沙孟海奖”、浙江省人民政府“鲁迅文艺奖”优秀成果奖。2010年被《书法》杂志评为“十大青年书法家”、2013获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青年艺术家

2、提名奖、入选“中国美术馆首届当代名家书法提名展”、“中国书坛兰亭雅集42人展”并荣获“兰亭七子”荣誉称号、“世纪之门”中国艺术展、第一、二、三届流行书风展,担任全国首届行书大展、第十一届全国书法展评审委员。出版《当代著名青年书法十家精品集•陈忠康卷》、《中国美术馆当代名家系列作品集-陈忠康书法卷》、《全国中青年50名家临摹实录》(光盘)、《经典的复制与传播——以兰亭序版本为中心的考察》等书籍。陈忠康老师答疑表述如下﹀1、如何打通五体?第一。这个问题太高大上了,我没法回答,因为我没打通。初学者先掌握一两种书体的熟练运用,然后再铺开学学五种书体,五体

3、之间相辅相成,对专业人士很重要。要打通估计需存一以贯之的道理。但真正打通的其实少之又少,历史上五体俱优的书家并不多,能擅两三种就不错了。这是高阶段要想的问题,初级阶段想这个不务实。但五体对学习技巧和审美的完善很重要,即使不精,也要广泛涉及很有必要。开始学不同书体还是各学各的,到一定阶段自然会融通的。2、写二王用什么纸笔最佳?求推荐!具问题现在人特别注重。工具固然重要,不如功夫重要,想当初我们学书法就没什么好纸笔,拿破报纸就写。纸,现在普通的练习纸如毛边纸就可以,写二王忌用生纸。笔,狼毫、兼毫、羊毫都可以,但要有一定弹性,锋不能太长。在学习过程中要

4、不断试用各种纸笔,体会材料的性能,这也是学习,就是得费钱。不同材料都可以表现不同的味道,要体会到。我近年来用的笔有宣和、千枝秀、晋风堂、艺云笔庄、刘广生、安邦、吴云辉等的狼毫,近来用一些羊毫,如日本回流的八十年代上海工艺的宿羊毫。3、在临习王右军手札时,经常遇到炫技之笔,例如截锋(笔画突然变细)的笔画,我们在临帖的时候,需要不需要照搬。谢谢陈老师。二王及书谱有很多你说的这种截笔,是折纸造成的跳跃,可以学,有奇特味道。对经典,任何细节不能放过,都是有意味的,而且应该先迷信它,他们随便一个涂抹一根贼毫都是好的。二王孙过庭他们应该觉得这个挺好看,所以保

5、留了,否则把纸抹平就没了。4.我想问一下陈忠康老师: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我们总想追求个人风格,天天临不同的帖本去寻找出路,除了与自己的文化修养艺术审美有关外还要怎样做才更为有效?还是先别追求个人风格吧。这个问题对初学者很有害。当今很多的所谓个人风格基本是没意义的。我自己的体会是学古时要无我,主观上消灭自己,古人才能进得去。一开始那个“我”是有毛病的,无需保留,要置之死地而后生。经过传统的洗礼,你再找到的那个我才是有价值的。当然,学字是一个系统工程,技术的提高也是头脑、观念、学养、境界的共同提高过程,要建立一个大“我”的观念,才有希望找到有价值的个人

6、风格。5.我请教下陈老师,关于魏晋绞转笔法,是否可以演示下,一直很困惑!绞转问题建议仔细看看邱振中老师的文章。他有个比喻,绞转像天空飘扬的彩带。我的理解是线条中段的换锋换面问题,笔毫不是平铺直叙的。唐以后,由于楷书影响,后人习惯于注意笔画两端的动作,而忽略笔画中间的变化。到清代为甚,一些人注意到这个问题,如包世臣反对中怯,而绞转可以避免中怯。关于绞转,在二王书法中其实也是部分用笔特征,要研习二王只关注这个还是不够的。6、我想问书法艺术这条路到底该怎么走?循序渐进,不能越级,一个阶段干一个阶段的事,路就会走得远。7、您好老师,关于写二王行书。初学者

7、最需要在哪方面进行学习?先要有楷书基础,最好是唐楷功夫。对笔头有一定的控制能力,能快写慢写结合,然后,对二王行书有一定的理解就可以写了。8、之前看陈忠康老师书《寒食帖》的视频,非常过瘾,我提个比较初级的问题:如何解决字型结构不准的问题,帖学笔法和碑学笔法有何异同?是否就是大字学碑,用篆隶笔法;小字学帖,用二王笔法?字形不准要提高观察能力,人的眼睛经常会欺骗的,心细、反复观察对比字帖应该可以解决。但很多人眼睛有惰性的,不善于反思自己的能力。一般经过美术训练的眼睛会比较准。还有,观察要经常变换视点,不要老是用一种办法看字帖。帖学和碑学我以为先学帖比较

8、好,知道什么是自然书写,对“写”有深刻体会后可以学碑,避免写碑的描画涂抹。实际上现在很多人体会不到他们的区别。关于你说的大字学碑用篆隶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