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习题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习题

ID:36065204

大小:5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4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习题_第1页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习题_第2页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习题_第3页
资源描述: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习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课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选择题1、五四运动的口号有()①外争国权,内除国贼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③提倡民主反对专制④废除二十一条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下列不属于五四运动取得的胜利成果是()A、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B、罢免了三个卖国外交官员的职务C、中国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D、废除了“二十一条”3、关于五四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B、青年学生起到先锋作用C、无产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D、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4、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A、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B、北洋军

2、阀逮捕爱国学生    C、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5、五四爱国运动之所以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主要原因是()A、它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B、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C、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中国的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表现了伟大的力量二、简述题1、简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和成立的意义。2、联系已经学过的知识,说说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为什么要成立中国共产党?3、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三、材料解析1、“北京大学发行杂志多种,专以提倡过激派伪说。平时教授学生亦本此

3、旨。此次罢学风潮,近因虽由政治问题发生,而其远因,未始不由此种学说有以致之。”                        ―――引自北京政府教育部主事条陈请回答:(1)材料中的“罢学风潮”指什么?(2)材料中的“伪说”指什么?(3)材料中的“近因”是指什么事?与所谓“远因”是否有关系?说明理由。(4)北京大学创办于什么时期?2、材料一:“由于那个时期新的社会力量的生长和发展,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革命出现了一个壮大的阵营……”、材料二:“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织、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请回答:(1)

4、材料一中“新的社会力量”指的是什么?(2)从材料二可知6月后,五四运动的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3)从上述材料中你能总结出什么结论?3、材料: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请回答:(1)这个奋斗目标是哪一年确定的?(2)通过这一奋斗目标的是哪次会议?(3)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什么?(4)这次会议召开的地点有什么变化?(5)这次会议确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6)这次会议的历史意义是什么?(7)在这次会议上选举党的领导机构叫什么?谁当选为这个机构的书记?(8)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有哪些人?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D3、D4、D5、D二、简述题

5、1、标志:是中共一大的召开;意义:(1)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2)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2、在以前的民主革命中,中国的资产阶级虽然有自己的政党,但由于自身的软弱与妥协,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这使得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看到,要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必须建立中国共产党。3、因为当时中国综合国力仍然很弱,北洋军阀政府仍实行封建专制统治;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仍有许多特权,中国的社会性质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三、材料解析1、(

6、1)五四运动(2)宣传马克思主义(3)近因指巴黎和会外交失败。有关系,巴黎和会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4)戊戌变法时期2、(1)工人阶级(2)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3)说明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已经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并显示其伟大的力量。3、(1)1921年;(2)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3)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4)最初在上海,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5)领导工人运动;(6)标志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她的诞生是中国有中国历史

7、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7)中央局、陈独秀;(8)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