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ppt

《长恨歌》ppt

ID:36074530

大小:425.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5-04

《长恨歌》ppt_第1页
《长恨歌》ppt_第2页
《长恨歌》ppt_第3页
《长恨歌》ppt_第4页
《长恨歌》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长恨歌》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长 恨 歌长恨歌白居易作者生平创作缘由诗歌分析艺术特色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德宗贞元年间(800)中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很得民心。官终刑部尚书,世称白香山。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揭露时弊。他的诗分为三类: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其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

2、显,流传广泛。三诗歌内容(一)玉环超凡姿色和李对她极度恩宠入宫李杨欢爱杨家显赫目的交代长恨之因讽刺唐明皇荒淫误国杨玉环入宫的史实16岁→寿王妃21岁→见玄宗为女道士27岁→册为贵妃龙池(李商隐)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杨家显贵三姐妹→国夫人哥哥→殿中少监父亲→齐国公母亲→凉国夫人堂哥杨国忠→右丞相京城歌谣“生女勿酸悲生男勿喜欢”“男不封候女作妃看女却为门上楣”(二)马嵬兵变贵妃缢死入蜀归途的思念1.马嵬兵变贵妃缢死竟日游宴仓皇奔逃兵变身死马嵬兵变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起兵范阳六郡附之次年长安失守玄宗率1300人和24名宫女出逃大

3、将陈元礼护驾西行至马嵬驿,将士们怨恨杨氏兄妹不肯前进诬说杨国忠通敌谋反而杀之陈又对皇帝说“既然杨国忠通敌杨贵妃也不宜留下”李隆基无可奈何用白绫让其自缢时38岁已追随皇帝17年2.入蜀及归途的思念入蜀道上借景抒情:悲景悲情乐景悲情归途的思念(三)玄宗回京后的思念之苦白天的思念时间四季的思念写景抒情夜晚的思念景物物是人非物非人亦非(四)方士招魂仙山寄情(浪漫主义手法)方士寻觅寂寞的仙家生活及对玄宗的思念初见使者别后生活寄物表情寄词盟誓(四)艺术手法兼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手法入蜀(实)小结:重色→长恨回宫(实)(原因)仙界(虚)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借景抒情)语

4、言比喻对仗连环顶针总结全诗内容结构,找出故事的焦点,诗的主题。第一层:写长恨的内因(安史乱前)1、李重色、求色、得色。(迷色误国是祸根)2、杨娇媚恃宠。第二层:写马嵬坡贵妃陨命及李对杨的刻骨相思。1、蜀中的寂寞悲伤           酸楚动人2、还都路上追怀忆旧          缠绵哀婉3、还宫之后睹物思人、触景生情     回肠荡气第三层:道士幻境找寻贵妃。(渲染“长恨”)上天入地 (浪漫想象)梨花一枝春带雨(含情脉脉、忠贞不渝)托物寄词,重申前誓总结长恨的原因:荒淫误国导致政治悲剧,毁灭了爱情。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了悲剧的主人公。长恨是诗的主题,是

5、故事的焦点。诗人通过诗化的故事层层展示,让读者体会品味感受。诗人如何表现长恨的主题?贵妃殒命(李不忍割爱而又欲救不得的矛盾  痛苦:君王掩面回看血泪相和流)相思之苦(愁肠百结、惨恻动人)仙境想象(悲剧情节高潮,曲折动人)分析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思考:本诗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人物能画等号吗?诗人只是借历史一点影子,据时人传说蜕化出一个哀婉动人的故事,用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歌咏出来,并没有拘泥于历史。诗中的故事、诗中的人物形象都是艺术化了的。《长恨歌》首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点明了唐明皇的好色,唐玄宗李隆基从“求不得”到“夜专夜”,从“不早朝”到“看不足”,这些都表

6、现了他的贪色荒政。马嵬坡兵变贵妃陨命之后,诗人极力刻画人物内心中揪心的恨。赐死贵妃时  欲救不得,眼流泪心流血,矛盾痛苦逃蜀途中   见月伤心,闻铃断肠,寂寞悲苦还都路上   不见玉颜,踌躇不去,追怀忆旧还宫之后   物是人非,睹物思人,触景生情道士觅魂   上穷碧落下黄泉,遂教方士殷勤觅由此可见,诗人笔下的唐明皇虽是一个迷色误国的荒唐君主,然而作为一个人,他也有着普通人的真情。这种哀婉缠绵的真情读来颇为动人,令人回肠荡气。而诗人笔下的杨贵妃不仅是一个“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倾国美人,而且是一个重情重义,忠贞不渝的可敬可佩的女子。诗中的最后一节描写“闻道汉家

7、天子使”,杨的一系列心理活动:惊喜(梦魂惊)、急切(花冠不整下堂来)、悲楚(玉容寂寞泪阑干)、委屈(梨花一枝春带雨)。托物寄情、重申前誓更刻画了一个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可敬女子形象。归纳本诗主题长恨是主题,然而恨什么呢?一方面,诗人的长恨是对作为君主的唐玄宗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二人爱情造成的客观结果——荒淫祸国的叹恨。唐玄宗的重色轻国造成了这个无可挽回的终身憾事,诗人以这个爱情悲剧劝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要引以为鉴,不能再重蹈覆辙,引来千古遗恨,表达了对作为帝妃身份的李杨二人的爱情造成的客观结果——安史之乱导致唐王朝衰落的叹恨 。另一方面,又强烈地表现了李杨二人对

8、美好爱情生活的向往,对作为普通情侣身份的李杨二人爱情凄凉结局的无尽怅恨。  可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