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10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ID:36101951

大小:8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5

10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_第1页
10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_第2页
10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_第3页
资源描述:

《10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智慧课堂”课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班级姓名学号第一课北方地区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编写者:徐周超审核者:胡巧钺包科领导:杨宏斌【学习目标】结合本课的重难点,展示本节课将学习的内容教学课时,用课件呈现,学生齐读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白本节课将要达到的目的。1.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包括地形、气候、植被等。2.了解黄土高原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即独具特色的黄土高原文化。【预学指导】这些问题是本课重难点的体现,也是严格围绕学习目标设置的指导性问题。认真阅读P39-41页内容,并将相关内容划下来,10分钟后回答以下问题。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其所跨的主要省和自治区。2.黄

2、土高原的地形、气候、植被、土质特点是什么?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本课的重点,由学生合作讨论完成。4.独具特色的黄土高原文化包括哪些内容?【尝试回答】学生在预学之后尝试回答,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和文化特点。1.黄土高原在中国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交界处,北纬34°~40°,东经103°~114°。它。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面积40万平方千米占世界黄土分布70%,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跨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及河南省等省区。2.①地形:黄土高原平均海拔1000~1500米,除少数石质山地外,高原上覆盖着深厚的黄土

3、层。②气候:从东南向西北,气候依次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半干旱气候和干旱气候。③植被:植被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草原和风沙草原。④土质: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利于耕作。黄土直立性强,不易坍塌。3.黄土高原文化有信天游、腰鼓、窑洞等,这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合作互议】6人小组为单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知识构建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解决好此问题能有助于学生明确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根据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和人类活动特点,说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有哪些?结论:①自然因素:黄土颗粒细小,质地疏松,地面坡度较大,植被稀疏,夏季又多暴雨,裸露的黄土在雨水和

4、河流的强烈冲刷下大量流失。②人为因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等社会因素。“智慧课堂”课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班级姓名学号【星级挑战】1.黄土高原位于_________山脉的西侧,长城以南,乌鞘岭以东,南连__________,是世界上______覆盖面积最大的高原。2.黄土高原冬季____________,夏季____________,黄土土质______,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是世界上___________最严重的地区之一。3.____________是流行于黄土高原地区额一种民歌形式,____________是陕北各地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鼓舞,_________一

5、直是黄土高原最受欢迎的,民居形式。4.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地貌特征是()A.远看是山,近看是川B.地形崎岖,溶洞广布C.地表破碎,千沟万壑D.地面坦荡,一望无垠5.形成黄土高原地貌特征的最主要人为原因是() A.露天采矿B.黄土质地疏松C.夏季暴雨集中D.植被破坏严重6.黄土高原与南方地区的重要界线是()A.淮河B.秦岭C.太行山D.大兴安岭7.黄土高原主要的气候类型是()A.高原山地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8.读“黄土高原示意图”,回答问题。(1)写出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A______________(高原)B______________(

6、山脉)C______________(山脉)D______________(河流)(2)写出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城市名称。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3)从温度带看,黄土高原属于______带;从季风区看,属于______区;从四大区域位置看,位于_____地区;从地势阶梯位置看,位于第_____阶梯。(4)用○在图上将延安标示出来。(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防护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智慧课堂”课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班级姓名学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