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新文化运动》

第9课《新文化运动》

ID:36113066

大小:1.69 MB

页数:35页

时间:2019-05-06

第9课《新文化运动》_第1页
第9课《新文化运动》_第2页
第9课《新文化运动》_第3页
第9课《新文化运动》_第4页
第9课《新文化运动》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9课《新文化运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回顾历史,肩负未来实验中学马增娥祝福(节选)——鲁迅丽春之日,丈夫夭折.祥林嫂在生命和“名誉”之间,它依然选择了“名誉”,即永远的有祥林名誉权的“不嫁二夫”的寡妇。然而她婆婆却再也容不下这个克星,用极其野蛮的手段把她嫁给了贺老六。丈夫死了,本不是祥林嫂的错,可她却要被人认为不吉祥。她本来是遵照封建礼教的规矩“好女不嫁二男”,可是偏偏有个婆婆不让她守节,又偏偏有人嘲笑她,歧视她,说她“不干不净”。在年终人们祝福的欢乐气氛中,祥林嫂怀着无限复杂矛盾的心情在冻饿死去了·····冻饿夺去了她的生命?谁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封建旧文化!■《新青年》的创办■“新世纪

2、的曙光”第9课新文化运动学习目标①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了解主要代表人物及论著,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旗帜,掌握其基本内容及历史意义。②通过先进知识分子对近代化的探索,认识: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③增强时代感,有意识地将自己的学习目标、理想融身于时代的潮流中,增强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1、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意义2、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思想在当今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仍具有的现实意义。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的原因教学重点、难

3、点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看大字、小字、图片,勾画)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时间、地点、标志、代表人物、目的、旗帜、阵地、主要内容和影响?2、新文化运动后期的背景、内容、代表人物及著作、阵地和影响?3、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意义(积极性)、局限性(消极性)?4、掌握“《青年杂志》”、“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图片。一、走进文化新1.背景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深受知识阶层欢迎袁世凯为实现独裁专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袁世凯大搞尊孔复古的目的是——复辟帝制资产阶级——民主政治1、辛亥革命推翻封建统治2、

4、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3、民主共和深入人心,西方启蒙思想传入中国。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原因)(具备条件)VS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尊孔复古民主共和二、先锋青年新陈独秀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和标志《青年杂志》和《新青年》时间:1915年标志:陈独秀在上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变式训练3、变式训练陈独秀《敬告青年》鲁迅《狂人日记》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李大钊《孔子与宪法》民主科学DemocracyScience(德先生)(赛先生)“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陈独秀《新青年》4

5、、两面旗帜你说我说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造出来的。”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不对1、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之本。借以孔教作为复辟帝制的工具,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必然会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2、陈独秀等人发起的新文化运动,正是全国人民反封建斗争的集中体现,也反映了辛亥革命民主思想深入人心。全国人民反封建斗争的集中体现品味经典解读历史三、涌现思潮新材料解析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致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

6、位先生可以救中国在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迫压,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我们都不推辞。……此时正是我们中国用德先生的意思废了君主第八年的开始,所以我要写出本志得罪社会的原由,布告天下。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5.内容(四个提倡,四个反对)提倡反对5.内容(四个提倡,四个反对)提倡反对民主迷信盲从新道德旧文学专制独裁科学旧道德新文学旧道德(三纲五常)三纲君为臣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为子纲:子女一切得听从长辈的安排夫为妇纲:嫁鸡随鸡五常:仁·义·礼·智·信新道德:包括男女平等、个性解放、人格

7、独立、权利平等从前有个秀才到村里闲逛,看到一则征婚启事,上面写着:“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秀才觉得这姑娘很不错,就把她娶回家了,回家一看,秀才差点就晕过去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轻松一笑:秀才:乌黑头发,无麻子, 脚不大,周正实际: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4)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四迎来曙光新变式训练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庶民的胜利》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后期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李大钊成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新文化运动的作用五踏上征程材料

8、解析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