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内容”与“形式”在阅读中和谐共生

让“内容”与“形式”在阅读中和谐共生

ID:36115930

大小:3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6

让“内容”与“形式”在阅读中和谐共生 _第1页
让“内容”与“形式”在阅读中和谐共生 _第2页
让“内容”与“形式”在阅读中和谐共生 _第3页
资源描述:

《让“内容”与“形式”在阅读中和谐共生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让“内容”与“形式”在阅读中和谐共生——例谈《清澈的湖水》教学设计的文法并重孝感市孝南区三里棚学校余雯静当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经过一个轮回,“训练”又重现于阅读教学的视野,并被称为“阅读教学之本”,而训练的重点是语言表达,语文课程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特点又意味着语言表达的训练天然地蕴含着人文性,因此,“语言内容”与“语言形式”并重的阅读教学成为了我们语文课堂的美丽追寻。“文法并重”这个陌生而新鲜的字眼,在我初次接触后便由衷地认同——课标指出: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为目标,所

2、以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明白课文“说什么”,更要让学生学会“怎么说”,从而对接现代社会对语文课程的诉求——建构朝向“运用”的课程形态。自我感觉自己的教学思路正逐步由单一的“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向“语言内容与语言形式并重的阅读教学”靠拢,但缺少对过程中要达成的训练目标的深入思考,细节处理上还有所欠缺。在《清澈的湖水》的教学设计过程中,经过几轮的探讨,我对“文法并重”这一教学理念的理解与把握也慢慢由混沌趋于清晰。现就《清澈的湖水》一课教学设计几经修改的过程,将其中略有心得之处与大家共同探讨。一、游戏导入,字词训练并积累运用通过玩“汉

3、字变变变”的游戏导入,先让学生认读生字“湖”并练习用“湖”字组词,相机板书“湖水”,再让学生在“湖水”前面加上一个词使它变得更美,相机板书“清澈的”,这样的学习方式符合低段学生“用游戏的精神学习”的心理特点。让学生识字组词,并尝试用恰当的词语进行补充使原词变生动,在进行字词训练的同时,也巧妙地引出了本课的课题——清澈的湖水。二、赏析“排比句”,感受内容与形式之美“看,这边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青蛙,这边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半山腰的石兔、石龟,好像正在赛跑呢。”我在“文法并重”思想的指引下,把这句话的教学目标定位为“在感受山

4、石美的同时感受‘排比’的语言形式之美”,我在让学生展开想像的基础上,加了这样一段引语:我们先来看看前面,前面的山石像……再来看看后面,后面的山石像……左边的山石像……右边的山石像……山顶的石猴、石猫正在……山脚的石鸡、石鸭正在……这样,学生就不是简单地展开想像,还要有一定的语言形式,培养的不仅仅是想像力,还训练了语言表达的工整,与后面感受“排比”的句式美遥相呼应。在感悟语言形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模仿,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和感悟,将别人的语言形式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形式,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这大概就是“文法并重”阅读教学的精神所在。三

5、、品味词语,体会用词的生动效果。“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句中的“映”字是个很好的“品析词语”的切入点。我用换一换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映”的意思,当学生说到“照”时,结合上文“湖水像一面镜子”,引导学生找到生活中“照镜子”的感觉,然后再追问什么样的水才能“映”出蓝天白云?让学生自然体会到一个“映”字是如何生动地表现了湖水的平静、清澈。这里还有一个学生比较陌生的词——“变幻”,我是结合上文描写山石的句子让学生明白——这就是“变幻”的山石,只需意会,不必言传。通过前后语言形式的对比,让学生的理解经历一个“由

6、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训练过程。借助两个词语的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意在这一波三折之间,让学生受到语言的浸润,感受作者的独具匠心,提高对语言的敏感力。四、比较“攥”和“扔”,立足文字做文章小洁的“攥”和小孩的“扔”的行为对比是文章含蓄的表现手法。初稿的设计中我忽略了学生对这一内容的自读自悟,而是直白地把两个句子拿出来了,以“小洁为什么紧紧攥着面包纸,她怕什么呀?”“同学们,看到湖水满是皱纹,你心情怎样?”两个问题展开思考,侧重于“攥”和“扔”导致的不同结果的呈现,让文本的研读价值淹没于教者的越俎代庖。在修改稿中,这

7、一处的处理还是立足于文字,从两个孩子表现的句子入手,展开对比,在“攥”和“扔”这两个动词上做文章,由文及理,认知和情感将从文字而来,符合文法并重的精神。我让学生自主阅读,发现小洁和小孩面对湖水时的不同表现,紧扣“攥”和“扔”,并结合湖面的变化,板书的变化展开教学,既有结果的追问,也有原因的研读。与初稿相比,这样由文及理,让学生的目光集中在“攥”和“扔”的对比上进行思考,确实更能叩问学生心灵。一切感知来自于文本,一切言语发乎内心,学生的心情一定如那满是皱纹的湖水一样不能平静。五、拓展说话,实现文、法、情三得初稿在拓展环节我本设计了两

8、个话题:“你想对小洁和文中的小孩其中的一个说点什么呢?”“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么做呢?”以期达到语言表达训练与思想教育双收的目标。基于“思想品质教育用更语文化的方式会更好,含蓄一些会更好,要防止穿靴戴帽式的直白教化”的理念,我对这两个话题进行了如下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