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溯源:书信的历史

追根溯源:书信的历史

ID:36119515

大小:3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06

追根溯源:书信的历史_第1页
追根溯源:书信的历史_第2页
追根溯源:书信的历史_第3页
追根溯源:书信的历史_第4页
资源描述:

《追根溯源:书信的历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书信的历史信,一开始是人力口头传递,后来文字的出现,在沙土上,或在石板上留下文字起到传信的效果,后来出现了纸张,靠人力运输这些纸张进行语言的交流。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是有名的礼仪之邦,人们的社会产交往和思想感情交流,大多通过一定的礼仪形式和一定的文化活动方式来进行。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都经常使用到一系列的应用文,如传统的书信、名片、柬贴、启事、题诗题词、对对联等,现代的如电报、传真、特快专递、电子邮件等。这些应用写作包含着丰富的礼仪内容,具有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色彩。  邮政源于我国。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有邮政。古籍中有“德之流行

2、,速于置邮而传命”之语。所谓“置邮传命”,即通过邮递而传达命令。“邮”4/4字在2000多年前即已出现了。到秦末汉初,更是在各地的交通要道上设驿站,传递政府公文。当时是用快马做工具,每到一个驿站便换人换马,以求迅速。至1912年,驿站才给全部裁撤。驿站撤消前,我国民间也同时存在公共的寄信机构,叫“民信局”,明永乐年间(1403-1425)创立,直到1935年1月1日才全部停业。春秋战国时期的信是写在竹简上的为了防止别人偷看就在上面用木板覆盖起来用绳子扎好那个绳子就叫做“缄”我们现在说“三缄口”就是封好扎好的意思。后来用封泥把信封

3、好,再在封泥上盖章表明这封信没有被拆开过。封泥上的文字就是现在的文字学家研究的封泥文字。    在中国古代的书信中最著名的是秦朝李斯的《谏逐客书》,还有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从这些书信里可以看到比较规范的书信格式和用语,这些书信都成了书信礼仪的典范。2500年前,我们祖先就开始驯养信鸽。在西夏与北宋的战争中,西夏军队利用信鸽做军事通讯。南宋初,大将曲端的军队中也使用信鸽传达消息召集军队。古代称信鸽为“飞奴”4/4。传说汉高祖刘邦被楚霸王项羽所围时,就是以信鸽传书,引来援兵脱险的。张骞、班超出使西域,也用鸽子来与皇家传送信息。清乾隆年间,

4、我国广东佛山地区每年5、6月份举行放鸽会,每年都有几千只参加,赛距约400华里。当时在上海、北京等地,也有类似的赛鸽会。国外利用信鸽传递消息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公元前530年,当时利用信鸽传送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成绩。鸿雁是书信的代称,有时亦代称邮递员。何以“鸿雁”代称书信和邮递员?溯其源,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单于听后,只有让苏武回汉。

5、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书信在西方在西方:非洲最南端的海角——“好望角”4/4,是1486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发现的。在苏伊士运河开凿之前,从英国到印度的航船必须绕过好望角,航程风急浪险,耗时六个月左右。海员们都希望给亲人捎回平安家信,但是难得碰到返回英国的船舶。于是,他们约定在好望角的一块巨石下放置信件。石头上刻着:“请在下面找信件!”这样,所有前往印度方向去的船都在这里停靠,海员们把家信放在石头下面;所有驶回英国方向去的船也派人在这里上岸,把石头下面的信件取走捎回英国。后来人们就把这块巨石命名为世界上最早的“邮局”。这块

6、巨石现存放在开普敦博物馆里,作为历史纪念物。4/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