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九 散文阅读

专题九 散文阅读

ID:36126522

大小:3.80 MB

页数:70页

时间:2019-05-06

专题九 散文阅读_第1页
专题九 散文阅读_第2页
专题九 散文阅读_第3页
专题九 散文阅读_第4页
专题九 散文阅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题九 散文阅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九散文阅读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主要考点内容解读整体把握文学作品的内容、情感、形象理解散文的主旨,概述主要内容,体悟作者表达的情感理清作者思路和作品线索理清散文的思路、线索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揣摩理解关键词、句在特定语境中的含意和作用初步欣赏作品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色分析散文所采用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写作技巧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联系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表达阅读中所获得的体验及启示课程标准解读单击此处进入分层作业五年中考荟萃概念一种叙写见闻、表达感悟的自由灵活的文体特点形散而神聚形散取材广泛

2、自由;表现手法灵活;表达方式多样神聚主题鲜明、集中语言优美、畅达,富有节奏;同时凝练、富有哲理核心知识突破知识要点散文的特点抒情性散文以写景状物为主,表现事物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叙事性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中心,表现人物的特点、品质或阐明事物蕴含的道理,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议论性散文以发表议论为主,与抒情性散文一样注重情感的抒发,不同的是议论性散文重于理智,抒情性散文重于感情散文的分类作者为了做到“形散而神聚”,特意安排一条贯穿文章始末的“红线”,这条“红线”可以是时间的变化、地点的转移

3、,也可以是人物、事物、情感等。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散文的线索比喻把……比做……,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把……写活了,使……富有人情味夸张突出了……,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排比句式整齐、音律和谐、富有气势,表现了……,表达了……的感情对偶给人以音节匀称、音律和谐的美感反复强调了……,突出表达了……的感情(之情)设问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进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反问加强语气,意

4、思是说……,表达了……的感情(之情)常见修辞手法极其表达作用采用编写歌诀的方式来记忆修辞手法间的区别、作用,如设问反问歌:自问自答是设问,问而不答是反问。设问醒目又意深,反问语强耐深省。象征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被象征的本体)托物言志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和刻画(托物),来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言志)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借景抒情作者把自身所要抒发的

5、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散文的表现手法侧面烘托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衬托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次要事物作陪衬,从而突出主要事物,强化思想感情伏笔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提示或暗示,使下文的情节不使读者感到疑惑,以求前后呼应铺垫在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或高潮到来之前,先对次要人物、事件、事物(如环境、情绪、气氛等)进行描述,能使行文构思更加严谨特别提醒1.“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易混淆:表现手法是指一段文字或者

6、一篇文章的写作方法,修辞手法则是对于文中的个别句子来说的。2.“铺垫”和“伏笔”易混淆:铺垫描述的是次要人物或事件,目的却在为表现主要人物或事件衬托或蓄势。作者尽管是在次要人物或事件上下功夫,但其着眼点却是主要的人物或事件。伏笔是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作提示或暗示,常与“照应”配合使用。易错防范3.“烘托”与“衬托”易混淆: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都写,但主次分明

7、。易错考点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见B组五题)村路怎能不弯呢①村路怎能不弯呢?②好的地方,都让人家、河流、田地占住了,留给路的,实在太少了。……第①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案开门见山点题(或贯穿全文的线索、总领全文、引起读者的思考和阅读兴趣)看与标题的关系 开门见山点题看与下文的关系 总领全文看与内容的关系 贯穿全文的线索看与读者的关系 引起读者的思考和阅读兴趣指点迷津阅读文学作品,首先要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能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本考向内容主要的考查方式有以下几种:(1)概括全

8、文内容,概括某部分、段落的主要内容;(2)回答某一段落内容或全文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感知文章内容应注意:(1)概括文章内容尽量利用原文语句;(2)没有原文语句可利用时,要注意概括得全面、准确,不要漏掉答题点;(3)明确主题的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整体感知内容,把握作者情感把握作者情感要注意:(1)抓带有明显感情色彩、心理描写、品质特征的词句;(2)抓文中的抒情和议论;(3)抓主要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以及心理活动描写,它往往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倾向;(4)抓景物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