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ID:36134239

大小:1.24 M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5-06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_第1页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_第2页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_第3页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_第4页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_第5页
资源描述: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要点回顾议论文考点1、把握中心论点2、辨析论据类型,分析其作用3、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4、理清思路分析文章结构5、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6、联系实际,开放拓展谈看法小小测试议论文三要素:、、。论据的类型:、。常见论证方法:、、、、。议论文的基本结构:、、。论证的方式:、。1、举例论证2、道理论证(引用论证)3、对比论证4、比喻论证作用:通过举出……的事例,论证了……观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可信度。作用:通过……的名言、格言、道理等,论证……观点,是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更有说服力。作用:通过……对比,从正反两方面论述,论证

2、了……观点,是论证更全面,更充分。作用:将……比作……,论证了……观点,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论证方法的作用答题模式阅读口诀论文阅读不可怕,一读全文巧勾画,二抓题干明要点,三找区域摘原文,最后概括组答话,论文阅读我不怕!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张国友2012年9月27日制作学习目标:1.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2.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3.联系学习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自主学习1、丁肇中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2、“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3、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

3、正的格物和致知的原因是什么?(阅读第1、2、13自然段)4、为什么说当今社会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5、丁教授认为《四书》中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是什么?1、丁肇中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应有格物致知精神。2、“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丁教授引用"格物致知"的意思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也就是通过实验得到知识。3、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原因是什么?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4、为什么说当今社会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4、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5、丁教授认为《四书》中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是什么?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不能消极的袖手旁观。合作探究1、第4段举王阳明"格物"失败的例子证明了什么?2、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在哪里?3、第8段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了什么?4、第9段讲的是什么道理?5、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是什么样的?6、第12段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了什么?这是什么论证?(阅读第3~12自然段)1、第4段举王阳明"

5、格物"失败的例子证明了什么?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2、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在哪里?只有通过实地实验才能得到新的知识。3、第8段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了什么?举研究竹子证明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4、第9段讲的是什么道理?实验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5、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是什么样的?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功课成绩很好不会做研究。6、第12段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了什么?这是什么论证?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光"用功

6、"埋头读书,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属于举例论证。一、论点:三、论证方法:二、论证结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必须重视格物致知精神(3---12)(13)提出论题首先,指出传统中国教育的弊端。然后,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1---2)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论证思路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下列句子中加红的词能否删掉?为什么?1、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2、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

7、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语言品味不能删掉。“可能”表示推测,并不十分肯定,去掉后就变得十分绝对了,与事实不符。不能删掉,“只能”强调得到新的知识的惟一途径是“通过实地实验”。要实现你的目标,最重要的是好奇心,并且永远对自己充满信心,大胆尝试,做你自己认为最正确的事.--------丁肇中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刘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来。——伽利略除了实验之外,没有别的办法可以识别错误。——狄德罗拓展延伸1、积累有关实验的名言

8、。2、以《怎样才能避免高分低能》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读后感。3、阅读下面短文,请从文中丁肇中教授所谈四个体会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在中国科学院建院50周年中外著名学者学术报告会上,丁肇中《我所经历的20世纪的实验物理学》的报告尤为引人注目。他讲了4个故事,谈了4个体会。  第一个故事是测量电子半径。根据量子电动力学,电子的半径为零。1964年,哈佛大学和康奈尔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