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ID:36137019

大小:32.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5-06

《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_第1页
《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_第2页
资源描述:

《《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凯里市第五幼儿园马怀琴摘要:创新是我们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民族能否创新决定了它前进的步伐。而拥有着“新世纪中国的建设者”接班人的幼儿其创新能力的培养由此就显得非常重要与迫切。关键词:幼儿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发展的基础。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一个民族能否创新决定了它前进的步伐。而幼儿拥有着“新世纪中国的建设者”的称号,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显得更加重要与迫切。幼儿具有天生的好奇心,适时给予他们科学启蒙,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幼儿教育的历史使命。作为幼儿教师,我们不仅要注重对幼儿知识的培养,还要注重对幼儿创新能力

2、的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是指幼儿在操作活动中所具有的超越同伴、超越自己的新的操作方式和新的想法和能力。为此,我尝试通过让幼儿动口、动脑、动手去获取大量感知,从而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现就如何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谈几点体会。一、提高认识,改变观念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是幼儿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21世纪对幼儿教育的迫切要求。幼儿期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它对开发创新潜力,形成良好的创新能力有着深远影响。而现实中的幼儿教师往往忽略对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教师深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以自身和知识为中心,进行灌输式教学:教师讲,幼儿听;教师问,幼儿答;教学内容侧重于知

3、识的传授。另一方面,教师有时意识到幼儿是教育活动的主体而对幼儿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但由于幼儿目前处于形象思维的阶段,受自身发展水平的限制,思维倾向于片面、表面和固定不变,灵活度不强。因此教师也要适当引导幼儿,以免扼杀其创新能力。为此,我选择在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能力为切入点,让幼儿在看、摸、玩、做、想中去体验、去感悟,从而通过这些亲身实践最大限度地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同时当幼儿有创新的不足或错误倾向时,我并没有盲目肯定,而是逐步引导他们发现错误,让幼儿认为自己能行。二、创设宽松的环境,增强幼儿的动口、动脑意识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是促进创造能力发展的两个主要条

4、件。人的灵感也是在心情放松、思维活动处在积极的状态下潜移默化的。轻松、平等的环境更适合幼儿大胆地进行探究和表达。而且3~6岁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和动作技能提高的阶段。若要提高幼儿的思考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创新能力,就应当创设宽松的环境,以平等的身份与幼儿共同活动,共同交流;善于发现、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支持幼儿积极尝试,鼓励个别的新奇想法,以宽容的心来看待幼儿的创造行为、创造思想,不随便否定幼儿的创新表现。使幼儿敢想、敢探索、敢创造,从而使幼儿创新思维个性品质得以培养。例如《小熊过桥》的语言教育中,我创设了晃晃悠悠的独木桥、水、鱼和山羊公公等环境,把幼儿变成小熊。当幼儿处

5、于这种轻松的故事情景时,他们的思维与语言中枢受到进一步的刺激,兴奋地探索、创新过桥的方式。三、提供能让幼儿感兴趣、可操作的材料,增强幼儿的动手意识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有兴趣的材料是学习最好的刺激。”如果让幼儿处于一个材料贫乏的环境中学习,幼儿想做却没有东西做,只能是空手空想,他们所想到的得不到验证,思维受到一定的限制,更阻碍其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积极准备让幼儿感兴趣且丰富多彩的操作材料,以便最大程度的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首先,提供的材料要充足。有几个孩子参加活动就有几份材料提供,甚至更多一点,材料的品种也应齐全一点,以便于幼儿选择和多样性探索。如在《快

6、乐的小筷子》中,我准备了47双筷子。除幼儿使用以外也供教师使用。幼儿拿到自己的筷子后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创新,而没有出现因为筷子不足引发纠纷从而降低他们创新欲望的现象。其次,提供的材料应有科学性。如在“易倒和不易倒”活动中,我提供了两根高度相同、粗细不同的“金箍棒”。这样一来有利于幼儿发现问题,引起兴趣,激发幼儿的创新欲望,二来有利于幼儿验证其创新思维。四、使创新活动“生活化”,引导幼儿“做中学”创新就在我们身边,教育资源到处都有,我们要善于从幼儿的生活中选取素材,并使之“生活化”、“游戏化”,从而引导幼儿“做中学”,多途径促进幼儿动手能力的提高。1、精心设计启发性问题,激

7、发幼儿的想象力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大力提倡“在自然中学习”。自然界千奇百怪的现象吸引着幼儿,一朵花、一滴水,都是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因此我们要为幼儿提供各种机会,多提问题,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探索能力,让幼儿在自然中发展创新能力。幼儿关心着身边的一切,我常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随时向幼儿提出问题,鼓励幼儿积极思维。如“饼干像什么”,“咬了一口的饼干又像什么”等等。又如在“如何辨别物体的软和硬”的科学活动中,我先让幼儿从自身出发,去寻找自己身上软和硬的东西。幼儿发现自己身上皮肤、舌头等都是软的,而牙齿、头等是硬的。再引导幼儿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