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的兴衰》(岳麓)

《东汉的兴衰》(岳麓)

ID:36139531

大小:13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06

《东汉的兴衰》(岳麓)_第1页
《东汉的兴衰》(岳麓)_第2页
《东汉的兴衰》(岳麓)_第3页
《东汉的兴衰》(岳麓)_第4页
资源描述:

《《东汉的兴衰》(岳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岳麓书社七年级(上册)畅言教育《东汉的兴衰》宿州市埇桥区杨庄中心学校苏凤◆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东汉的兴衰》是2016岳麓书社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17课内容,本课从“光武中兴”、东汉后期政局的混乱、黄巾起义三个方面介绍了东汉的兴衰。东汉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东汉时期,在社会经济继续发展的同时,还出现了豪强地主割据,加上中期以后外戚宦官专权,政治黑暗,最终引发了黄巾大起义,导致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东汉在中国古代史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同时又是一个文化发展时期,造纸术的改进、《伤寒杂病论》、麻沸散都出现于东汉。学习完本课,将有助于后面科技文

2、化内容的学习。【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王莽新政权的建立和东汉的建立及统一。2.掌握光武帝采取的统治措施与光武中兴的表现。3.了解东汉后期政局混乱的表现。4.了解黄巾起义的概况。【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比较“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共同原因和作用,基本掌握历史比较法的运用方法。2.通过对光武中兴出现原因分析,认识王朝的兴亡与统治者的治国方略息息相关。从而培养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用心用情服务教育岳麓书社七年级(上册)畅言教育◆教学重难点◆通过对光武中兴的学习,认识到国家政策与国家发展的关系。【教学重点

3、】光武中兴。【教学难点】东汉后期政局混乱的主要原因。◆课前准备◆1.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2.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含文字和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刘邦建立西汉之后,经过历代皇帝的励精图治,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出现了“文景之治”和汉武帝统治时期的繁盛局面,但是到了西汉末年贫富分化,社会矛盾激化;特别是在王莽篡权之后,实行了一系列不切实际的改革,引起社会混乱,农民起义、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这个时候正需要一位有作为的人安邦定国、重整朝纲,终于就出现了一个这样的人建立了东汉政权。本节课我

4、们来学习第12课东汉的兴衰。二、新课学习(一)光武中兴1.阅读教材,讲述东汉政权的建立(包括背景、时间、建立者、都城)。背景:(思考:“新”政权的建立概况?)西汉末年,王莽专权,并于公元9年代汉称帝,改国号为“新”。王莽的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学生回答明确:时间:公元25年建立者:刘秀,即光武帝都城:洛阳课件补充介绍刘秀。过渡: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都城洛阳。刘秀在治理国家、巩固统治方面会遇到哪些现实问题?怎么解决?2.东汉建立之初,当时统治者(光武帝)采取了哪些治国措施?出现了怎样的盛世局面?课件出示图片《东汉画像砖上的井

5、盐图》《东汉画像砖上的渔猎耕稼图》等资料介绍光武帝采取的措施。用心用情服务教育岳麓书社七年级(上册)畅言教育归纳“光武中兴”的两大特征:①以“柔术”治天下;②注重文治。五大内容:①释放和禁止残害奴婢;②废除王莽时的苛捐杂税,减轻农民负担;③提倡节俭,精简机构;④整顿吏治;⑤兴办官学,重视教育。3.说一说:汉光武帝采取的上述措施,有何作用?刘秀统治期间再现了西汉前期国强民富、文化昌盛的景象,史称“光武中兴”。在某一王朝走向乱世或经历衰落后,王朝统治在一段时期内免于灭亡,并重新出现繁荣兴盛的景象,这种局面被称为“中兴”。3.讨论:比较“文景之治”与“光

6、武中兴”的出现有哪些共同原因及作用?共同原因:吸取前朝教训,实行休养生息、轻徭薄赋的政策;注重文治,善于用人纳谏;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政策的有效性持续性。历史作用:维护社会的安定和统一,推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延续王朝的统治和强盛,从而出现了“文景之治”与“光武中兴”的局面。二、东汉后期政局的混乱过渡:出示《东汉中后期皇帝即位年龄和在位时间表》,想一想:你能发现此表中的问题吗?明确:即位年龄小,寿命也不长。出示《东汉中后期宦官外戚争权简表》想一想:皇帝年幼,会引起什么后果?明确:争权夺利。东汉后期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朽不堪,政局一片混乱。东汉

7、后期,皇帝大多幼龄即位,太后临朝,中用她们的父兄子侄,即外戚掌握大权。幼帝长大后,又依靠宫中的宦官剪除当权的外戚。三、黄巾起义早在东汉建立之初,贵族、官员、地主为代表的豪强大族就占有大量土地和人口,连光武帝也无法撼动。东汉中期以后,豪强地主势力迅速膨胀。他们大量兼并土地。与此相对应的则是农民流离失所。出示图片《东汉收租图(画像砖)和执锸农夫陶俑(右)》东汉后期,出现土地尽归贵族豪强的情况,农民丧失土地后,大量流亡。当时的政论家仲长统这样描绘当时的情况:“今田无常主,民无常居。”阅读教材思考:黄巾起义的概况。三、本课小结:(课件出示本课知识树)西汉末

8、年社会矛盾激发,人民纷纷起了反抗。汉朝宗室刘秀趁乱而起,最终消灭群雄,建立了东汉。东汉王朝曾一度繁荣,但并没有解决西汉末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