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流的歌》教学设计 (2)

《小溪流的歌》教学设计 (2)

ID:36141277

大小:3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6

《小溪流的歌》教学设计 (2)_第1页
《小溪流的歌》教学设计 (2)_第2页
《小溪流的歌》教学设计 (2)_第3页
资源描述:

《《小溪流的歌》教学设计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溪流的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家常识,识记生字、新词;流利朗读课文,掌握童话体裁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讨论小溪流的成长过程,正确理解课文的主题;巩固对童话一般特点的认识,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认识小溪流的成长过程,理解课文的主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绘声绘色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多角度、有创意地探究课文的主题。教学重难点抓住课文的关键语句理解课文,把握小溪流的成长过程,掌握文章的主题。学习小溪流坚持前进,在前进中不断快乐地成长壮大、永不止息的奋进精神。教学准

2、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见过会唱歌的小溪流吗?你们听过小溪流唱的歌吗?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严文井所写的《小溪流的歌》,去认真感受一下这首永唱不衰的歌吧。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小溪流”点出了文章的主人公,“歌”点出了文章的线索。以“歌”贯穿全文,不但写出了小溪流成长的历程,还写出了他成长中的快乐。2、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1915年生,湖北省武昌人,当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他以童话和寓言的作品成就最高,这些

3、作品都收集在《严文井童话寓言集》里。另外还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近作》、《严文井童话集》等。3、本文选自1956年5月3日的《北京日报》,是一篇童话。它把自然界里的小溪流、枯树桩、乌鸦、泥沙都“社会化”了,这些角色,都分别代表着社会生活中的某些人物、努力或思潮,只是为了适应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把这些社会生活中的“内容”童话化了。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第一部分:小溪流成长为一条小河。第二部分:小河成为一条大江。第三部分:大江终于汇入大海。第四部分:汇入大海

4、仍不停息地歌唱。第五部分:与首句呼应,既使文章结构严谨,又表现了小溪流成长中的快乐之情。四、教师小结。这篇童话通过小溪流成长为小河、大江、大海的过程,点明了小溪流唱的歌是一首永不止息的前进中不断成长壮大的歌,表现了坚持前进,永不停步,在前进中不断成长的主题思想。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童话是一种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用拟人、夸张等艺术手法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或知识教育的一种文学样式。童话的故事情节一般离奇曲折,引人人胜。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

5、玩具,都可以赋予生命,注人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2、同学们看过“溪流”吗?在题目中,清澈的溪水从山涧碎石中缓缓流动的声音,被作者说成是“小溪流的歌”,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明确:这是运用了拟人手法。所谓拟人,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语言行动或思想感情,这正是童话的特点之一。二、分角色朗读课文,感知形象。1、全班分成四组,分别朗读小溪流、小河、大江、大海四个部分。2、教师指导朗读小溪流、小河、大江、大海所说的话的语气要求。(1)小溪流是快乐的、活泼的、同时又比较幼小,所以应读得快乐、活泼,声音

6、清脆纯净,像一个可爱的儿童。(2)小河比较壮大了,他精神旺盛,精力饱满,所以应读得洪亮、朝气蓬勃,像个青少年。(3)大江比小河更壮大了,他积蓄着巨大的精力,同时也变得有些深沉,所以应读得洪亮,又略带些深沉的声音,像个成熟的青年。(4)海洋无边无际,欢乐地动荡着,他博大、复杂而又单纯柔和,所以应读得洪亮、饱满,而又稳重、安详,像个稳健成熟的中年人。三、合作探究。1、本文赞扬了小溪流的什么精神?(坚持到底或坚持前进,永不停步或反对掉队。)2、课文为什么以“小溪流的歌”为题?小溪流经过哪几个成长阶段?每个阶段力量

7、是否有变化?(暗示“成长”或“发展”的主题。)3、本文揭示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吗?这是一个怎样的关系?(本文揭示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即个人只有汇入到集体,才能积聚起巨大的力量,发挥巨大的作用。)四、教师小结。从表中可以看出,小溪流成长的不同阶段,“歌声特点”和“力量表现”都在发生着变化。随着“小溪流-小河-大江-海洋”的发展轨迹,它的力量越来越强大、越来越雄浑浩阔,声音也在相应的改变,由低沉而洪亮,这些描写刻画都符合事物发展变化的特点,因此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使塑造的形象更具体、更形象,也是童话常用的手法

8、之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