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29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ID:36144738

大小:28.0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06

29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_第1页
29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_第2页
29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_第3页
29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29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9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2.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3.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教学重点难点:1、感情朗读诗歌,想象诗所描述的画面。2、理解诗意,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教学准备学生:收集牛郎织女(包括乞巧节)和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及其它神话故事。教师: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神话故事的课件(展示故事主要情节,并教师配说对白。见后)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读本单元导语,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板书: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二、了解“乞巧节”,学“乞”。1.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学习29课古诗两首的第一首,齐读

2、“乞巧”(“乞”三声,区别乞──气)2.通过课前搜集的信息,你了解“乞巧”吗?(四人小组交流、抽说、补充。见124页)三、读诗,(学“霄”),讲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1.自读,齐读诗。2.学“霄”(“霄”夜。上“雨”字头,下“肖”)3.诗中讲了一个什么神话故事?(板书:牛郎织女)4.生用课前搜集的资料讲故事。①四人小组交流、补充(可用图书),教师参与交流补充。②抽讲,其他学生可补充。③出示课件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画面,师说白。见后④每位学生自己讲讲故事(再出示故事课件)5.出示简笔画天上的星星是不是真有这样的故事?

3、(板书:古人的丰富想象)四、读诗,理解大意。1.根据故事和信息自读理解诗意,小声说话。2.四人小组交流,师参加。3.抽说,其余补充(一年一度的七夕(即乞巧节)又到了,这天夜晚,家家户户的人们抬头望无际的夜空,只见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见了。家家好在乞巧节时望着秋月,穿针,向织女乞取智巧。)4.读诗、背诗①齐读②比赛朗读(男女生)③同桌互读④齐读⑤背(提示:根据第1.2句意)a.自背b.互相抽背c齐背五、拓展你还知道什么神话故事,讲给同学听听。资料:织女是天帝的孙女,她心灵手巧,能织出五彩的云锦。织女和牛郎结为夫妻后,织女再也不给天

4、帝织云锦了,天帝用天河将她们夫妻隔开,只准每年农历七月七日在鹊桥相会一次。板书设计:乞巧七夕看碧霄美好心愿乞巧望秋月教学后记:学生对课课文的故事容易理解,所以学起来较轻松。但对朗读诗句有点难度。对“宵”与“霄”学生容易弄错意思。第二课时一、引入课题,讲嫦娥故事,体会丰富的想象。1.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嫦娥》。齐读课题。2.根据课前搜集的信息资料讲故事,体会丰富想象。①四人小组交流(出示资料)讲故事,师参加。②抽讲,其余补充或教师补充。③出示嫦娥神话故事课件(师配说白,见后。)④每生自己讲讲(再次出示课件)⑤从这个神话故事

5、,你体会到什么?(板书:丰富的想象)二、学诗及生字1.读诗注意生字读音2.自学生字、抽说音形义。“烛”(翘音,生活中见到的蜡烛,所以“火”字旁,右“虫”。)“晓”(天快亮时,左“日”旁,右“尧”右上没一点)3.学诗①根据课前预习自学诗意,四人小组讨论,(讨论交流不懂的地方),教师参与。②抽说,师生一起根据上下诗意和信息理解诗意。(启发:“第一句”长河渐落晓星沉可知是人间。“云母屏风烛影深”屏风上映着烛影,说明是夜晚。)诗意:烛影映在云母屏风上,快天亮了,主人公都没入睡。不由想到,嫦娥眼望着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独,猜想嫦娥应该后悔

6、吃了不死仙药。③读诗、读诗a.自读b.互抽读c.齐读d.背三、拓展课后搜集其它神话或明间故事,准备园地八故事会讲。资料:仙人嫦娥来到人间后怕死,丈夫羿经过千辛万苦到西王母那里要了一粒不死仙药,西王母叫他们夫妻吃了长生不老,嫦娥不想当凡人想成仙,就把灵药一人吃了,她立刻飘起来,朝窗外飞去。丈夫羿飞回急得喊起来,嫦娥身不由己越飞越高,后悔不该私自吃了药。飞到南天门她怕嘲笑,就转身向月亮飞去。月亮里有一只玉兔,一棵桂花树和一只蟾蜍,她感到很冷清,很后悔,许多年后,吴刚被罚到月亮砍桂花树。现在,玉兔、嫦娥、吴刚还住在月亮里。不信,你朝月

7、亮看看。板书设计:嫦娥烛影深孤寂、悔晓星沉教学后记:本节课与上节课有同样感。第三课时一、复习1.读两首诗2.说诗意二、讲讲另外的神话故事(四人小组)三、写字1.自己分析音形义(行用学过的方法分析)2.抽说易错,应注意的地方区别乞──气”晓”右上角不要添一点,“霄”上扁,盖住下。区别偷──愉3.写4.评比。四、作业:回家听写。教学后记:通过复习,学生无论对诗意的理解,还是对朗读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掌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