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2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2

ID:36145820

大小:19.8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6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2_第1页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2_第2页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2_第3页
资源描述: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2“虽有良剑,不锻炼则不钎;虽有良弓,不排檠则不正;虽有良吏,不鼓舞则不振。”一节课的成长如砺剑、似檠弓,不断磨炼方可走向成熟。                                ——题记《美丽的小兴安岭》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文章思路清晰,段落分明,共分六段,中间四段按照四季顺序描绘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象,每段都是先写树木,再写树木周围的景色。因此,此文有利于引导中年级学生感悟组段方法,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的要求。同时,课文语言准确、生动,有利于

2、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语感。文章的景美,平时开课都尽量避着它,也许是想尝试吧,于是想上这一课的冲动和欲望便在心里升腾着——于是,也就有了我对《美丽的小兴安岭》的关注和反思——【磨砺一】百度寻觅共鸣处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课堂,因为学生是灵动的生命体。于是,也就希翼着在丰富而有变化的教学预设中,寻找共鸣的支点,促进动态的生成。经过思考,确定了第一版的《美丽的小兴安岭》,以投石问路:(一)图片导入,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学生轻声地读一遍,要求: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反馈生字新词。(三)紧扣中心,整体感知2.你能用文中的句子来说说小兴安

3、岭留给你的总印象吗?(1)学习第一自然段。  思考: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绿色的海洋?(2)读完第一段,你们的眼前会出现一副怎样的画面?(树海)(3)指导朗读指名全班有感情的朗读第一自然段。3.哪个自然段也概括地写出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指名读课文最后一节。思考:哪个词写出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特点?(景色诱人)理解“诱人”、“宝库”及用“……是……也是……”说话4.为什么说它景色“诱人”呢?(四)读中感悟,积累语言(感受春天的活力之美)1.那里的春天是一种怎么的美呢?指名读2.指导感受“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中“抽出”用得准确、生动,充满了春天的活力之美。3.指导朗读

4、4.找找这一段中还有哪些词用得真好的?5.交流汇报(1)重点感悟:“汇”也用得生动形象,充满了春天的活力之美。(2)指导书写“汇”字。(3)想象雪水“汇”成小溪的景象,有感情朗读。6.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写小鹿的句子。(1)引导学生有感情齐声朗读:“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2)引导学生体会关于小鹿的描写也充满了春天的活力之美。(3)学生练习写“欣赏”、“映”。7.交流感受,体会春天的生机勃勃,感受活力之美。8.感悟第二自然段的组成。(五)总结学法教育者都明白,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善于捕捉课堂上的生成资

5、源,和学生一同发展,从而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双赢”。在尝试教学之后,有了几点遗憾:遗憾一:动态生成的“粮仓”不满──感知有足,经验不足咱们都知道,经验世界是学生个体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从已知走向新知的桥梁,是主动探究的中介。学习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经验世界这“粮仓”走向丰盈的过程。若学生经验世界这“粮仓”是满满的,就可以随时兑换出语言丰富的内涵,感受到语文文字的丰厚。这节课中,运用了一些多媒体帮助学生体悟“春天的小兴安岭活力之美”,但从整节课的成效来看,小朋友参与文本的感悟还不够。比如:“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

6、句子,其中“抽出”更是不容易理解。如何“化了”这些抽象的、静止的语言文字符号?如何突破这一难点,便其易化、趣化呢?希翼以读代讲,以读为主,以经验为媒介来激活学生的经验世界,让学生以自己的已有经验来兑换新知获得新的体验,通过教师的点评语言懂得邀请态度要诚恳、热情,来促使学生能更细致地触摸、拥抱、诠释语言文字中的丰富内涵。在兑换的过程中,经验世界的“粮仓”才可得到丰富和充盈。遗憾二:动态生成的“钥匙”不精──自主有余、探究不足众所周知,课堂中许多不曾预约的精彩都来自于探究。《语言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

7、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整体下来,学习自主时空足,可合作探究度不够。如在课堂预设中想通过“抽出、汇成、淙淙”词语指导学生朗读,促使观察、想象与朗读的有机结合。通过表情朗读、加动作朗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体会到小鹿的可爱,可在实际运作中,学生认识感受文本描写的形象体悟不深,无法“披文入情”,因而多种形式的探式成为了“蜻蜓点水式”的点缀。希翼通过探索去获得独特的感受、独特的体验,独特的理解。在教学“春天的小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