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鸣中学黄江瑜)论马致远《汉宫秋》的悲剧艺术

(武鸣中学黄江瑜)论马致远《汉宫秋》的悲剧艺术

ID:36147589

大小:50.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5-06

(武鸣中学黄江瑜)论马致远《汉宫秋》的悲剧艺术_第1页
(武鸣中学黄江瑜)论马致远《汉宫秋》的悲剧艺术_第2页
(武鸣中学黄江瑜)论马致远《汉宫秋》的悲剧艺术_第3页
(武鸣中学黄江瑜)论马致远《汉宫秋》的悲剧艺术_第4页
(武鸣中学黄江瑜)论马致远《汉宫秋》的悲剧艺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武鸣中学黄江瑜)论马致远《汉宫秋》的悲剧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马致远《汉宫秋》的悲剧艺术黄江瑜武鸣县武鸣中学[摘要]《汉宫秋》作为中国式悲剧的典范,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汉宫秋》悲剧的主题、悲剧的结局、悲剧的人物、悲凉的诗性意蕴四个方面切入,探讨和分析其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面貌、梦境的悲剧美和悲剧人物的阳刚美等悲剧艺术。[关键词]马致远;汉宫秋;悲剧艺术;王昭君引言关于悲剧的定义有很多种,那么到底什么是悲剧呢?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说“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亚里士多德:《诗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19页。黑格尔则认为悲剧的产生源于理念的分裂。尼采《悲剧的诞生》则认为悲剧的诞生是与古希腊日神精神

2、和酒神精神有关。我国的文学大家鲁迅先生指出“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03页。古往今来无数的人为之探索求解,众说纷纭,却没有人能说自己对悲剧的理解是最具权威性的。因为社会是不断进步发展的,我们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每个人的悲剧理论都是依据当时社会的资料进行钻研得出的,对后来理论的研究发展具有继承和发扬的重要意义。像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过于强调行动的重要性却忽视了人物性格的塑造,但其对悲剧的定义却是悲剧理论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定义,奠定了悲剧理论的基础。而到了德国古典美学时期,黑格尔把辩证法运用到对

3、于悲剧现象的分析中,让悲剧理论的实质探讨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由此我们应该看到悲剧本身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像悲剧的手法、悲剧的结构、悲剧的思想、悲剧的形式皆因各时各地的演变而呈现出纷繁复杂,多姿多彩的艺术效果,而这些需要我们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我们作为文学研究者要肯定前人对悲剧理论的理解是具有进步性的,是值得后来人借鉴和发扬的。素有“万花丛中马神仙”之称的马致远除了《陈抟高卧》、《吕洞宾》、《黄粱梦》、《任风子》等神仙道话剧之外,其创作的历10史剧《汉宫秋》亦是代表作之一。昭君出塞的题材是史实,在《汉书》《后汉书》中皆有记载。历史上昭君是汉宫宫女,未曾被汉元帝宠幸,只是在

4、出塞前才得以见皇帝一面,皇帝感其花容月貌赞叹不已。马致远把画工变成了中大夫毛延寿,昭君成了汉元帝的宠妃并投江而死,颠覆传统、大改剧情著成杂剧《汉宫秋》,无与伦比的想象力令人惊叹不已。抒情式的歌唱,细腻的笔触,精巧的构思,深刻的韵味融合为一体,我们在感叹作者的创造力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其创作剧情的苦心孤诣。《汉宫秋》作为元代四大悲剧之一,其悲剧艺术体现在哪里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的。一、悲剧的主题因为《汉宫秋》的主题一直是倍受人们所关注和争议的,所以学界目前有几个代表学说。首先是爱情悲剧学说,认为剧本主要反映的是汉元帝与王昭君纯粹的爱情和离别怨恨之情。其次是爱国主题学说,认为汉元帝与王昭君的爱情命运与国

5、家的存亡密切的联系在一起,表达爱国主义思想。最后是爱情与政治结合的双重主题学说,认为旨在借汉元帝与王昭君的爱情悲剧表达国家衰败,民族气节衰落的主题。后者是笔者最为认同的,王季思、萧德明的《从〈昭君怨〉到〈汉宫秋〉—王昭君的悲剧形象》这篇文章也表达了这样的思想:“作者一方面通过汉元帝同王昭君这一对爱侣的生离死别,含蓄的揭露了元代统治者残酷的民族压迫。另一方面又通过歌颂王昭君为保全民族国家而不惜牺牲个人幸福和生命,批判宰相朝臣们的屈辱投降和毛延寿的卖国求荣,表达了人民对被灭亡的民族国家的哀思”。王季思,萧德明:《从〈昭君怨〉到〈汉宫秋〉—王昭君的悲剧形象》,《王季思学术论著自选集》,北京师范学院出

6、版社1991年版,第540页。文艺作品都是生活的高度凝练,它们深深受到当时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汉宫秋》作为文艺作品,当时的社会风貌生活也在作品中体现。“一将功成万骨枯”,一个国家的成功建立要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元朝在建立过程中,进行了无数次的大屠杀,每侵占一个领地便血流成河。当时社会上尸横遍野,尸骸成山。即使在元朝建立后,统治者为了牵制各方面的势力,好坐收渔翁之利,把人民分为四个等级,依次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等级的划分使社会陷入极大的不平等中,广大的农耕劳动人民被落后游牧民族残酷的统治。汉元帝和王昭10君的爱情悲剧就是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中被马致远重塑,使他们的爱情悲剧与社会生活紧紧联系

7、在一起。番王使者盛气凌人索要昭君和亲,朝臣吓破了胆子纷纷劝说元帝献昭君息战事,引得元帝大发感慨“少不的满朝中都做了毛延寿”,这是一个国家的悲哀,群臣的胆怯和毛延寿的卖国求荣不仅让读者愤慨万千。正所谓是借帝妃离合之情,抒发民族兴亡之感。二、悲惨的结局中国历来是喜欢以“大团圆”结局示人的,这被称为:“团圆之趣”。像《窦娥冤》最后的沉冤得雪,《赵氏孤儿》孤儿的复仇大反扑,《西厢记》崔莺莺和张生历尽苦果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