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研究-讯140405善导者善问

中学数学研究-讯140405善导者善问

ID:36167191

大小:47.0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6

中学数学研究-讯140405善导者善问_第1页
中学数学研究-讯140405善导者善问_第2页
中学数学研究-讯140405善导者善问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学数学研究-讯140405善导者善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资料编号16033胡皓发表在讯140405上属于教法、环节、提问题为《善导者善问》发问是仅次于讲述的一种教学行为,发问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早已被教育工作者所认识,我国古代的孔子、古希腊的苏格拉底都非常注重提问在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善问巧问能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但是,笔者发现,在教学实践中“随意问、满堂问”的现象非常普遍,低层次的问题不但对引导学生的思考无所助益,甚至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那么,高中数学教师的课堂提问到底有什么特点呢?带着这个问题,

2、笔者进行了一次调査研究,本文结合研究的结果,总结高中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的特点,并给出教学建议.一、待答问题和研究方法为了获取高中教师课堂提问的蕋本情况,笔者选取三所高中的18位老师的数学课为样本进行了调査分析,这三所高中分别是省一级重点中学、省二级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各一所,在每个学校选取六位老师,其中高级教师、一级教师和二级教师各两名,然后笔者随机选取他们的一节数学课进行课堂观察并进行录音,然后形成文本资料,进行编码分析.对课堂观察和课堂实录的结果进行编码时,主要从提问、候答、评价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具体而言,主要以如下几个待答问题

3、为框架进行编码统计:(1)教师在教学过程提问的频率(每节课用于提问的时间,平均提问多少次?每分钟平均问几次?等等);(2)教师提问的问题类别,按照记忆性、推论性、创造性、评价性四种类型进行编码统计;(3)教师在提问后,候答的时间;(4)教师在学生思考过程中补充说明的情况;(5)教师对学生回答的评价情况.二、调查的结果和研究结论通过对18节课的课堂实录和录音资料的编码分析,笔者得出了以下几个主要结论:(1)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语言活动占到83%,其中提问活动占到课堂实践的28%.(2)教师课堂提问的次数呈现显著的个性

4、差异,总体而言,新教师提问的次数明显高于老教师提问的次数,但总体平均而言,每分钟平均发问2次,频率明显过高.(3)教师所提问题中,记忆性的问题占到所提问题的68%,学生对这些问题无需思考,直接根据记忆进行回答,对学生的思维没有引导作用,创造性问题和评价性问题所占比例非常少,具体统计如下:(4)教师候答时间很短,平均少于10秒,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教师所提问题层次较低,学生无需思考,甚至直接回答“是”或者“不是”就可以了,另一方面是教师没有候答的习惯,没有等到学生思考,便进行补充性说明,相当于告诉学生结论.(5)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

5、师普遍能够给予鼓励和肯定,但有时也会对学生的回答表示不满,甚至批评.三、调查结果对教学的启示本次研究所取样本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但已经能够反映出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突出问题:提问频率过高,设问层次低,提问有一定的随意性,候答技巧以及对问题的评价过于简单.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正如美国学者斯蒂文森所说的那样:“一个教师平均每分钟问两三个问题,也许不值得大惊小怪,但是分析几十个教师的教学,都是这样的情况,那就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了.”以下笔者主要就问题的编制、候答技巧和理答技巧等方面提几点建议.1注重问题的层次和质量

6、所提问题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提问的有效性,尽可能避免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提出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问题是每个教师努力的目标,者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古人所谓的“循循善诱”其实也是这个道理.“巧问”是一个以“智”引“智”的过程,更是一个以“智”激“智”的过程,“若要问得巧,智慧少不了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基点、重点、难点、疑点,高屋建瓴、因题制“问”,角度要新,视点要高,挖掘要深,手法要活,要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以下笔者举例说明.1.1所提

7、问题要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和兴趣改为走路,速度为b,乙则是一半时间在跑步,一半时间在走路(速度都跟甲一样),请猜一下是谁先到?并说明理由?相比之下,提问1如白开水般索然无味,提问2则给力多了,提问3更是添油加醋,如果说提问是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准备的菜肴,那么结合情景提出趣问才是能引起学生食欲的美食,学生才有参与、投人、探究的热情,思维也会更加的活跃!所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即培养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发散思维的极其重要的基础.当学生对这类讨论性问题产生兴趣时,他们会不畏艰

8、难,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创造学习数学的氛围.1.2所提问题要难易适当案例2在讲解曲线的切线概念时可先提问:“有同学认为与曲线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就是曲线的切线,你认为这个说法准确吗?并说说你的理由.”因为在这之前,学生碰到的大多是圆的切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