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地理考前复习建议

2014年高考地理考前复习建议

ID:36167532

大小:4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6

2014年高考地理考前复习建议_第1页
2014年高考地理考前复习建议_第2页
2014年高考地理考前复习建议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4年高考地理考前复习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4年高考地理考前复习建议江苏省启东中学(226200)邢正贤摘要:高效的考前复习是高考成功的关键。本文作者通过对高考地理考前复习指导的研究,对2014年高考地理的考前复习提出了比较系统全面的复习建议,对老师们做好2014年高考最后阶段地理学科的考前指导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关键词:高考地理;考前复习;建议高考一天天临近,家长和学生的心情也越来越紧张,2014年高考地理复习即将进入最后的考前冲刺阶段。为了提高考前复习效率,笔者在研究往年高考试题的基础上,结合最后阶段复习中的存在问题,就2014

2、年高考考前地理复习提几点建议,供师生们参考。一、认真研读考试说明目前全国使用的人教、鲁教、湘教、中图四个版本的教材在知识内容、编排体系等方面差异明显,各版本教材中都有一些不属于考试说明要求考核的内容。为了体现考试的公平,只能以考试说明作为命题依据,因此我们必须按照考试说明要求进行复习。对考试说明删减的知识点,初中地理除主要气候类型特点、成因及分布,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外的知识不再复习。最后阶段考试复习的依据不是教材而是考试说明,复习回归的是考试说明,而不是教材。二、加强基础知识复习《考试说明》规定高

3、考以容易题、中等难度题为主,因此只要真正掌握好《考试说明》规定考查的知识,就足以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事实证明高考中真正使考生拉开差距的是中低档题。考生要考出高分,也要从中低档题做起。难题的得分率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提高,过分重视难题,忽视基础知识复习,造成中低档题的得分率下降,结果往往是得不偿失。因此,作业考试应以中低档题为主,以引导学生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高考试题以原创题(新题)为主,不要一看到新题就觉得没学过,其实新题考的仍然是我们学习过的一些知识和原理,解答能力立意的试题,无一例外都要建立在对

4、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和融会贯通的基础之上。基本题和难题所得的分数是等值的,不会因为难题多得几分而优先录取;基本题和难题所花的代价是不同的,保证基本题尽量少失分是大多数人能够做到的。保证难题不失分,只有极个别人能够做到。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不要把啃出一道难题作为成功,要把基本题少失分、不失分当作成功。三、把握教材主干知识由于考试时间和题量的限制,命题必然会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复习时应按照考试说明要求把四套教材的共性部分整理成复习讲义,让学生直接根据讲义复习,提高备考的准确度和效度。为了督促引导学生对

5、这些主干知识进行系统全面的复习,最后阶段教师可对整理的讲义进行系统全面的默写,通过默写进一步明确复习重点,发现复习过程中的存在问题,确保主干知识掌握到位。四、突出人文地理复习考试说明规定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分别占40~60%,但从新课程高考的实际命题情况看,人文地理的占分比重较高。自然地理考核内容难度大,主要集中在选择题中,短期内成绩较难提高,而人文地理占分比重大,且多集中在综合题中,记忆性内容多,强化记忆对提高综合题的得分率大有益处,因此,最后阶段必须突出对人文地理的复习。五、注重知识体系建构3

6、高考常以中心问题设计情境,编制试题。因此,复习时应以问题为中心进行知识整合,形成重点问题的知识结构,在掌握学科知识结构的同时,要注意掌握描述和分析问题的知识结构,如自然地理特征、水文特征的描述,气候成因、工农业区位的分析,通过掌握知识结构,掌握描述、分析的方法,以不变应万变,得高分、得满分。六、重视基本技能训练高考试卷中地图数量多,形式新、信息量大且比较隐蔽。读图能力的差异,直接影响到复习的效果。复习过程中应该注意运用图像构建空间概念,理解概念原理,进行综合分析,提取有效信息。学会利用经纬网、海

7、陆位置等各种方法进行空间定位,以免因定位不正确而导致答题偏离主题。七、抓好热点知识复习地理高考试题必然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关注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这也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嫦娥三号、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环境保护问题、能源问题、自然灾害问题,产业转移、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问题、钓鱼岛、黄岩岛领土争端问题为2014年高考关注的焦点,但是在备考的过程中,选取地理热点问题时,要淡化事件的本身,挖掘事件背后所包含的地理知识和地理原理,将社会热点问题与相关地理知识有机整合,并加以题型化处理,引导学生运用所

8、学地理知识分析、阐述现实中的生产、生活问题,让学生养成关注现实、关注社会的良好习惯。八、提高知识迁移能力高考命题倡导设置新情境、提出新问题,但其知识原理一般都来源于课本,我们可以通过对相关知识的迁移来进行回答。复习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如把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迁移到东亚季风气候、城市与郊区的热力环流、海陆风的形成。把鲁尔区形成的区位条件、衰落原因、综合整治迁移到山西能源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等,通过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高考试题虽然不会考到教材相同的案例,但一般会考到相应的模式,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