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动手试一试》 教学设计

22. 《动手试一试》 教学设计

ID:36167684

大小:129.9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6

22. 《动手试一试》 教学设计_第1页
22. 《动手试一试》 教学设计_第2页
22. 《动手试一试》 教学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22. 《动手试一试》 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动手试一试》  教学设计习目标:1.会写本课7个生字,会读文中15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树立不迷信盲从“权威”说法,实事求是。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生字头饰、实验材料(每组提供一套:玻璃杯、金鱼、石子若干块)。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环节教师与学生活动过程设计意图教学再设计与教学随笔 创设情境 激情导入1.师:上课前就有同学好奇地问我,准备玻璃杯、金鱼、石子、抹布做什么用?现在我告诉你们,因为我们今天要做一个有趣的实验。在做实验之前,我要问大家一个问题:为什么往一个盛满水的杯子里放入一颗石子水就溢出来,而放入一条金鱼水就

2、不往外溢呢?生自由发言。2.师:大家讨论的很热烈,光说不成,老师希望你们自己动手试一试。(教师板书课题)先听清老师的要求:先将课文读流利,将课文理解后再做这个实验。现在就请你们读书吧!生自读。“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情境引入只是一个小小的环节,但它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情境是点燃求知欲、创造欲的火把,创设的悬念促使学生自身产生强烈的内部驱动力——“我要读通课文,投入实验”       1  初步感知课文读中认字。  .学生自由初读,整体感知全文内容,圈点出自己不识的字,认为难认的字。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认字(小组长检查认字利用字卡互帮互学,交流记字的好办法,选出发言代表。)2.交流

3、学字。师:为了检验同学们的学习情况,老师可是出了很多难题考你们,来比一比谁学的最好。⑴“我认你演他猜”巩固动词“端、丢、放、提”的认读;⑵“找朋友”活动中,学生根据头饰上的字组词结友巩固认读“试验、另外、正确”;⑶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一位科学家给小朋友做了一个实验。科学家哈哈大笑,说:“我就是要让你们知道,有些问题只有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尊重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自主识字方法的积累,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自主思考、合作交流。     此环节的设计,符合小学生喜欢做游戏的天性,达到了寓教于乐,提高了学习效率。          读做结合,品文悟理 1.师:

4、同学们记生字真是又快又准,那么下面哪位同学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能力。指名读,待学生读熟练时,宣布实验准备就绪。师:下面就让我们来做实验吧!老师希望小组成员合作,协作分工。(教师分工“读文、操作、对照指正、记录、汇报”;学生可能联系文中词句汇报,也可以用自己的表达,加入自己新的发现和理解。)2.生汇报实验结果。3.教师点拔:除了伊伦娜的实验,文中另两个同学怎么想,怎么说?4.分角色读,讨论:他们为什么听信科学家的话?你们有过类似的想法吗?比如听了老师、父母的话,自己又半信半疑时,怎么办?5.为什么科学家提这样一个错误的问题呢?引导学生读文末科学家的一段话,谈个人感受,并带着感受再来读

5、一读。6.“在日常生活中,你自己尝试做过一些小实验吗?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互相交流。    此环节激励孩子们动手践,捕捉孩子闪烁出的实践,探索,开放与创造的火花。       把课堂学习引向生活,拓展生活资源,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进一步理解课文揭示的道理,并把求真、求实的品质深植于孩子心中。 第二课时环节教师与学生活动过程设计意图教学再设计与教学随笔复习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组词说话。温故知新 写字指导 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自主观察字形结构、笔画占格位置的学习能力(本课要求会写的7个生字中有4个是左右结构,可归类观察集中比较;另3个生字自主观察)。在本单元写字指导中侧重“点”的书写

6、。本课7个生字中带点的是4个,包括短点、长点、上下排列的点;指导时教师范写与学生书写、描红相结合,生评、师评相结合。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并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