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小儿垂钓》教学设计

40《小儿垂钓》教学设计

ID:36170303

大小:36.1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06

40《小儿垂钓》教学设计_第1页
40《小儿垂钓》教学设计_第2页
40《小儿垂钓》教学设计_第3页
40《小儿垂钓》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40《小儿垂钓》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儿垂钓》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今天钓鱼已经成为一种休闲运动项目。你们钓过鱼吗?钓鱼快乐吗?2、如果你没有钓过鱼,没关系,今天老师就带你去诗中感受一下钓鱼的乐趣。3、板书课题,古诗《小儿垂钓》。“垂钓”就是钓鱼的意思。那么“小儿垂钓”就是二、学习新课。A、初读想知道诗中的小儿是怎样学钓鱼的吗?,那就先来听一听。1、老师范读。(强调蓬、侧的写法)。2、想亲自读一读吗?那就请大家把书翻到114页读一读,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歌读流利。3、生自由初读诗歌。4、指名读,齐读。老师适时评价。(你读得抑扬顿挫,字正腔圆,情真意

2、切)B、品读4a刚才读诗,同学们都读得很入神,那你们都从诗中读懂了什么?1、你能从诗中找出与“小儿”、“垂钓”的近义词吗?“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2、小孩儿是什么样子?你是从哪里知道的?(“蓬头”越发让人觉得可爱)3、小孩儿在哪里钓鱼?你能用几句话描述一下吗?4、小男孩学钓鱼,学得像吗?(他侧着身子坐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茂密的青草正好遮住了他的身体,手提钓鱼竿,注视水面,多专心呀

3、!)5、你喜欢他吗?他是一个怎样的男孩?(天真可爱、还很机智)6、读第一句。指名读,齐读。(老师点评:这儿草木茂盛真是钓鱼的好地方?瞧,他学的都专心呀!)7、谁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4b.过渡:小孩儿在河边呆了很久,眼看鱼儿就要上钩了,这时,远处有个人路过这里,发现了这个钓鱼的男孩。1、如果你就是这个小男孩,你会怎么做?2、那诗歌中的小男孩是是怎么做的呢?3、他为什么招手?“遥”是什么意思?“远远地”4、从哪里可以看出他怕把鱼吓跑?(“遥招手”、“不应人”)5、“借问”是向人打听的意思。“应”就是回答的意思。6、谁能用自

4、己的话说说“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的含义。7、指名读。评价:是啊,小男孩多么紧张呀,唯恐两人的交谈惊走了即将上钩的鱼儿。8、讨论:如果把“招手”改成“摇手”、”摆手“、“挥手”行吗?那么你觉得小男孩这样处理行吗?其实,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也就4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他打问,就因为看得见他。而且,他的眼

5、睛的余光也看得见路人。(老师:是啊,钓鱼讲究安静,一旦有人问话,真是答应不是,不答应又不是。小孩儿只好早早的招手,让问路的人靠近说话,这样既不失礼仪,又不至于把鱼吓跑了,处理真是巧妙呀!)多聪明、多机智的小男孩啊!C、读出味道让我们一起来夸一夸他吧!齐读这首诗。《小儿垂钓》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胡令能所作,给我们传神地刻画了天真可爱的乡村儿童形象。在中国古代,这样的诗歌还有很多,你能说一说吗?(1)《所见》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⑵《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

6、,忙趁东风放纸鸢。三、布置作业我手写我心。小男孩的钓鱼之旅就是我们的创作之旅,我们可以按照钓鱼前—钓鱼时----钓鱼后,发挥自己充分的想象,进行故事创编。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