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吟_教学设计2

化石吟_教学设计2

ID:36170733

大小:3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06

化石吟_教学设计2_第1页
化石吟_教学设计2_第2页
化石吟_教学设计2_第3页
化石吟_教学设计2_第4页
资源描述:

《化石吟_教学设计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化石吟》教学设计2【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初中一年级2.学科:语文3.课时:1【学生课前准备】1.学生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或向生物老师请教,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为学习本课做准备。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掌握“骸骨、腐朽、悄然、乌有、潜行、葱茏、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等词语的音形义2.了解化石展现的亿万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二)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赞颂之情。2.理清结构,展开联想和想像,理解本诗内容。(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2、教学重点】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发挥联想和想像,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教材分析】《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们带入奇幻的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又用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学习这首诗,让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教学方法】诵读法、质疑探究法本诗教学方法适合采用诵读与质疑相结合的方法。本诗是一首节奏鲜明、声调和谐、音乐性强的科学抒情诗,在教学本文时,要联系

3、生物学的内容,让学生理解诗中所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反复诵读,感受其中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同时,通过诵读,让学生搜寻自己脑中的疑惑点,经过师生共同研讨解决,从而深入理解本诗的内涵,也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爱文学、爱科学的热情。【教学过程】一、精心导入1.歌曲激趣播放音乐《木鱼石的传说》教师解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诉说善良……讲述美好……”同学们听了歌曲,也许会想疑问,精美的石头怎么会唱歌呢?它怎样讲述着善良和美好呢?有诗歌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

4、幻的神话。”石头真的能向我们讲述神奇的故事吗?让我们共同研读一首科学抒情诗《化石吟》。2.出示课题,并析题:解释“什么是化石”。教师展示化石图片,学生谈对化石的认识。明确:所有的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因此,化石可以作为研究地球上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大多数化石是由生物体的坚硬部分形成的,如植物茎的化石,动物的牙齿、贝壳、骨骼等的化石。有些化石则是生物体的印痕化石等。二、诵读课文,感知内容在听读前,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过渡)《化石吟》是一首生动优美的科学抒情诗,它

5、向我们展示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并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本诗前后呼应,节奏鲜明,音乐性强,已于诵读,在诵读中能体会诗人的情感。请听配乐朗读。有感知才有思考,请同学们跟读课文。好诗不厌百回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问题组](多媒体投影出示)1.本诗题目中的“吟”字有何含义,那么赞颂什么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2.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请找出有关段落,并给诗歌分层,概括大意。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1.“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这里是赞颂的意思;本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

6、神奇景象,由此赞颂科学的神奇。2.诗歌在结构上是“总一分一总”;分为三层:1—2节通过发问,引发联想;3—6节具体抒写,无限遐思;7节回应发问,照应开头。板书:发问想像——遐思飞跃——回答呼应3.本诗表达了作者对科学神奇与人类伟大的赞美之情。三、研读赏析1.学生齐读3—6节,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理由;也可说说在读诗过程中碰到的困惑之处。问题组例举:a.“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文中的思绪引向远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现了作者的思路。)b.“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一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7、?c.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因为在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d.“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是怎样理解的?(“刻下道道皱纹”写的是化石,这是一种比喻,人脸皱纹是生命历程的写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脸皱纹,说明化石是地球历史的见证,这样设喻,生动形象,将抽象的事理具体化。)2.教师提问:说说诗中第1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排比的修辞,通过连续的四个问句,增强语势,富有强烈的节奏感,也表现了作者浓厚的科学兴

8、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开启了读者想像与联想的阀门。)3.学生再读全诗,进一步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情感。四、展开联想想象画面同学们,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从中窥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