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关汉卿曲二首

14关汉卿曲二首

ID:36173780

大小:4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07

14关汉卿曲二首_第1页
14关汉卿曲二首_第2页
14关汉卿曲二首_第3页
14关汉卿曲二首_第4页
14关汉卿曲二首_第5页
资源描述:

《14关汉卿曲二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四关汉卿曲二首上海市洋泾中学东校施轶一枝花·不伏老教学目标1.通过体悟文中比喻、排比语句,结合关汉卿生活的社会背景及其生平,认识作者不羁的性格和决不妥协的斗争精神。2.通过反复诵读,感受元曲“通俗、自由、生动”的语言风格,并初步了解元散曲的形成、形式以及相关代表作家、作品。说明:元曲由于形成发展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从而造就了其有别于唐诗、宋词的独特表现风格。对于比较熟悉唐诗宋词的九年级学生而言,元曲的这种“另类”风格可以让他们更全面地领略古典文学的不同风韵。因此对作品语言风格的感受是必须的。但是任何风格的形成都与

2、作品产生的社会背景和人物个性密切相关。因此教学中务必要结合时代背景和人物生平才能帮助学生准确认识人物形象,感受到元曲的神韵。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感受关汉卿的不屈个性。学习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人物个性的方法。2.难点:结合历史环境,理解关汉卿“浪子”形象背后的叛逆精神,和顽强的抗争意志。说明:作品语言“本色”,诵读时节奏铿锵,学生完全可以借助注释认识到一个“浪漫不羁、风流倜傥”的“书会才人”形象。但是由于不谙历史背景,学生较难悟出其“浪子”背后的那种抗争精神。而这种不屈的个性恰是一种独立人格

3、的体现,值得当代中学生深思。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诗词导入,学习元曲常识1.要求学生背诵一首喜欢的唐诗或宋词,并概括喜欢的理由。2.由唐诗与宋词的关系引出元曲的形成过程及形式。3.1.自由背诵,温习唐诗宋词的语言意境及表达风格。2.引出作者,揭示课题,简介元曲四大家。了解由诗到词,再到曲的演变过成,明白诗、词、曲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知道小令、套曲的基本常识。1.借助注释了解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品,明确关汉卿在元曲中的重要地位,知道本曲系套曲中的尾曲。通过对自己所熟悉诗词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关注对

4、古典文学作品的意境感悟。对元曲基本常识的学习为之后历史背景的探究作铺垫。诵读正音,感受语言特色1.组织学生理解课文大意。2.提问: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关汉卿?依据是什么?3.归纳人物形象:多才多艺、风流倜傥、浪漫不羁、无所顾忌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2.反复诵读,根据文中词句整体感知人物形象,了解人物的生活状态,想象其生活场景,揣摩其个性特征。3.初步认识人物的“浪子”形象。对人物的认识必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此环节旨在就文章内容对人物作表象化的分析,为之后的深入认识作铺垫。结合背景,深入理解人物1.提问:关汉卿的“浪子”形

5、象是否就是他的真实“面目”?(适时引入相关时代背景和人物生平)2.组织学生诵读“我是个……”“你便是……”两句比喻、排比句。1.联系时代背景及人物生平讨论、交流,揣摩人物在字里行间所流露的不屈性格,感受人物决不妥协的斗争精神。2.反复诵读并尝试背诵。任何文学作品都有着时代的烙印。引导学生关注文言作品的历史背景,才能真正走进人物内心。再读课文,体悟总结所学组织学生再读课文,提问:通过本文的学习,你对元曲、对关汉卿有何认识?(引导学生回顾学习的过程,总结学习的收获)在诵读中回顾梳理课堂所学,从元曲常识到语言风格,到人物形

6、象进行归纳、总结。(各自交流,谈收获)由学生自行总结学习收获既是对课堂教学达程度的检验,更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业布置,文言知识积累必做题:1.熟读课文,背诵“我是个……”2.整理元散曲的相关知识选做题:按照要求,自己选择完成作业。作业以诵读积累为主,夯实文言基本功。课外阅读关汉卿《一枝花·不伏老》前三支曲子:“一枝花”“梁州”“隔尾”“”四块玉·别情教学目标1.通过对作品中层层设障的手法的品味,感受人物的依依别情。2.通过反复诵读,感受作品以景衬情、化情入景的情味,提升对文言作品的审美能力。说明:本曲的写作特点

7、是借不断变换的景物,动态地抒发人物缠绵的别情。这种层层设障的表现方式值得学生品味。此外,作品选取了一些极富审美情趣的景物,竭力营造哀婉的氛围。引导学生品味这些景物的韵味,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建立对文言诗文的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而这是当前在文言教学中普遍缺乏的。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在景物描写中品味人物的依依惜别之情。2.难点:领悟层层设障的写作手法对表达情感的烘托作用。说明:本曲语意晓畅,情感流露毫不隐讳,对于作品情感基调的把握学生并无困难,但对作品中抒发情感的方式还是比较陌生的,因此对于文中景物的品读是重点。

8、而要学生感受到这种融情入景的写法所产生的表达效果,就需要学生展开想象,建立立体的画面感,因此这是教学的难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熟读正音,疏通文意组织学生诵读作品,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大意自读课文,疏通文字,做到读准确,读顺畅,明大意作品短小精悍,以初三学生的文言学习能力可以通过自读完成初步的疏通,这也是培养学生文言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