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医学寄生虫学线虫

[医学]医学寄生虫学线虫

ID:36205957

大小:3.59 MB

页数:96页

时间:2019-05-07

[医学]医学寄生虫学线虫_第1页
[医学]医学寄生虫学线虫_第2页
[医学]医学寄生虫学线虫_第3页
[医学]医学寄生虫学线虫_第4页
[医学]医学寄生虫学线虫_第5页
资源描述:

《[医学]医学寄生虫学线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二章线虫第一节概述一、形态特征1.成虫圆柱状或线状,雌雄异体,各种虫体大小不一。体壁构成由外至内由角皮层、皮下层及纵肌层组成。体壁和内脏器官间无体腔膜,为原体腔。消化系统—较完整。生殖系统—雌性多为双管型,雄性为单管型排泄系统。2.虫卵注意虫卵的大小、形态、内含物和表面特殊结构,有诊断意义。受精膜外卵壳壳质层蛔甙层内二、生活史类型土源性蠕虫:如蛔虫、鞭虫、蛲虫、钩虫等生物源性蠕虫:如旋毛虫、丝虫等。三、主要虫种肠道内寄生:蛔虫、鞭虫、蛲虫、钩虫。组织内寄生:丝虫。肠道兼组织内寄生:旋毛虫。第二节 似蚓蛔线虫(蛔虫) (AscarislumbricoidesLinnaeus)似蚓蛔线虫(

2、蛔虫),是人体常见寄生虫之一,是人体大型虫体。成虫寄生在小肠,可引起蛔虫病,或因虫体异位寄生引起并发症。一、形态(一)成虫圆柱形,长约30cm,形似蚯蚓。雌虫:尾端直,生殖器官为双管型,阴门位于虫体前、中1/3的交界处。雄虫:尾端向腹面卷曲,生殖器官为单管型,尾端有交和刺。上为雌虫下为雄虫在虫体前端有一口孔,口孔由”品”字型排列的三个唇瓣构成,唇瓣内缘在电镜下观察有细齿,有感觉作用,对宿主肠黏膜有损伤作用。口孔唇瓣(二)虫卵:受精蛔虫卵半月形间隙卵细胞卵壳蛋白质膜未受精蛔虫卵卵壳卵黄颗粒蛋白质膜脱蛋白膜的蛔虫卵半月形间隙卵细胞卵壳二、生活史注意以下几点1.成虫寄生部位:小肠。2.感染阶段:

3、感染期卵(内含幼虫)。3.感染途径:经口。4.幼虫的体内移行过程: 幼虫侵入小肠黏膜和黏膜下层,进入肠壁小静脉。入肝,再经右心到肺,穿破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再经支气管和气管至咽部,经吞咽动作,回到小肠。三、致病1.幼虫的致病作用移行至肺部时,引起的过敏症状,为一过性。2.成虫的致病作用(为主)(1)掠夺营养,影响吸收。(2)引起变态反应。(3)损伤肠粘膜。常见并发症与成虫的生活习性有关:蛔虫的成虫喜碱性环境,喜欢扭结成团和钻孔。胆道蛔虫症肠梗阻肠穿孔胆道蛔虫症肠穿孔肠梗阻病理标本四、实验诊断标本为粪便。因为蛔虫的产卵量大,检查最适合的方法为粪便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查找虫卵。此方法优点是检出率高

4、和快速。一份标本涂三张玻片,可以提高检出率。五、流行蛔虫病为什么流行广泛?1.生活史简单。2.生殖力强。3.产卵量大。4.虫卵对外界的抵抗力强。5.人们不良的生产和生活行为。六、防治(一)进行卫生宣教。(二)加强粪便管理和无害化处理。(三)药物治疗:常用药物为阿苯哒唑、噻嘧啶等。第三节毛首鞭形线虫(TrichuristrichiuraLinnaeus)一、形态1.成虫:形似马鞭,头端细而尾尖直。2.虫卵:典型的腰鼓形。虫卵二、生活史注意以下几点1.成虫寄生部位:盲肠为主。2.染阶段:感染期卵(内含幼虫)。3.感染途径:经口。4.幼虫的无体内移行过程。三、致病鞭虫的成虫靠其纤细的头端,钻入肠

5、黏膜为食,损伤肠黏膜。鞭虫病:消化道症状,严重可导致营养不良。四、实验诊断因为成虫产卵少、虫卵小,采用粪便浓集法检查虫卵的检出率高。五、流行与防治原则与蛔虫基本相同。第四节 蠕形住肠线虫 (EnterobiusvermicularisLeach)一、形态1.成虫细小,乳白色,似小白线头。因此也叫小白线虫。2.虫卵柿核形,无色透明。幼虫卵壳二、生活史注意以下几点1.成虫寄生部位:盲肠、阑尾、直肠、结肠。2.虫产卵部位:肛门外。3.感染阶段:感染期卵(内含幼虫)。4.感染途径:经口。5.幼虫无体内移行过程。三、致病与雌虫的产卵习性有关。可引起患者会阴部瘙痒、阴道炎或尿道炎。四、实验诊断透明胶纸

6、法检查虫卵(清晨)。五、流行防治儿童(尤其以3岁以下)多见。防止病从口入,作好幼儿园儿童的集体防治工作。治疗用药:甲苯咪唑、丙硫咪唑等。第五节钩虫十二指肠钩口线虫(AncylostomaduodenaleDubini)美洲板口线虫(NecatoramericanusStiles)钩虫寄生在小肠,引起钩虫病,是在我国广泛流行的寄生虫病之一,患者主要表现为贫血和异嗜症。一、形态1.成虫:注意口囊的区别和头部的腺体十二指肠钩虫美洲钩虫体态“C”形“S”形口囊腹侧前缘有两对钩齿腹侧前缘有一对切板交合伞略圆略扁,似扇形交合刺两根,末端分开两根,一根末端形成倒钩,与另一根相并包于鞘内。尾刺有无钩虫的成

7、虫:左为十二指肠钩虫;右为美洲钩虫雌虫雄虫口囊切板钩齿2.钩虫卵卵壳卵细胞3.幼虫:杆状蚴丝状蚴:钩虫的感染阶段丝状蚴二、生活史注意以下几点1.成虫寄生部位:小肠黏膜。2.感染阶段:丝状蚴,有向温性和向组织性。3.感染途径:经皮为主、经口。4.幼虫的移行过程(同蛔虫)。三、致病(一)幼虫的致病作用1.钩蚴性皮炎丝状蚴经皮侵入时引起,主要为丘疹和奇痒。2.肺部病变:同蛔虫。(二)成虫的致病作用由于成虫的吸血和口囊对肠粘膜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