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见鬼》(2)

《活见鬼》(2)

ID:36209994

大小:3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07

《活见鬼》(2)_第1页
《活见鬼》(2)_第2页
《活见鬼》(2)_第3页
《活见鬼》(2)_第4页
资源描述:

《《活见鬼》(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明确目标。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基本掌握了这篇文言文的断句、知道了课文讲的主要内容。现在老师请同学们一起读读文言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什么事?2、学生读后,指名回答课文你讲了什么事?3、明确目标: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借助译文和工具书读懂文言文的意思,再次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文的不同,理解课文,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二、对照译文,读悟句意。1、自由读读文言文,看看哪些字词或句子的意思你不大懂,请用小“?”标出来,给2分钟时间。(学生自读、标画)2、请同学们对照译文或查阅工具书,默读课文,读悟文言文句子的意思,相信大家一定能读懂的,给大家6分钟时间。(学生读书,教师巡

2、视相机指导)  3、合作读,读懂句意。(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男女生分角色比赛读。教师或一生读一句原文,其他学生试着读对应的译文,例如:师读“有赴饮夜归者”,生读“有个人赴宴后深夜回家”。让学生读通、读顺、读出滋味为学习文言文的起点,如此反复尝试,掀起朗读的高潮,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感受古文的“韵律美”,让学生在反复的今古语言的对比朗读中,感悟到文言文的句子意思,以期达到熟读的效果,为深入理解课文铺平道路。)4、检查汇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老师相信通过前面的自学,加上刚才我们反复的对照朗读,同学们一定解决了原先不懂的那些词语或句子的意思了。下面我们来一个抢答游戏,看看大家对字词的

3、掌握情况。(教师问,学生回答;也可以请学生问自己原来不懂的,学生互相回答,以便掀起课堂互动问答的新高潮)参考答案:赴饮:赴宴。值:遇到,碰上;盖:古时候把伞叫盖。持盖自蔽:撑起伞自己为自己遮雨。檐:房檐。即屋顶向旁边伸出的边沿部分。以足撩之:撩,撩拨。就是用脚去撩拨那个人。偶不相值:偶,正好。正好没有碰着。愈益恐:愈益,更加、愈加的意思。恐,害怕。更加害怕。趋:快跑。亟(jí):急忙、急迫地。俄顷:很短的时间,表示“不一会儿”。号呼:号,大声叫。大喊大叫。亦:也。相视愕然,不觉大笑:愕然,形容吃惊的样子。两个人互相看了看,非常吃惊(原来他不是鬼),随即不觉得大笑了起来。5、通过前面的学

4、习,还有哪些词、句的意思同学们还不理解呢?(请学生质疑,再引导学生答疑)三、理解课文,加深感悟。1、通过前面的学习,现在谁能说说,你觉得文言文和现代文有什么不同呢?(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也许有的人为现代文通俗易懂,简单易学;有的认为文言文语言凝练,含蓄;也有的人为现代文太直白,文言文太难读,不易懂等等。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感悟的基础上,指出随着时代的变迁,文言文虽然不易在平时的交流中大量使用,但是在书面语中,恰当运用文言文,往往会使你的文章大放异彩,读者会觉得你是一个有文学底蕴的人而敬佩你、羡慕你。进而使学生产生对文言文的喜爱之情,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2

5、、思考:两人为什么“相视愕然,不觉大笑”?  3、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先引导学生回顾:雨夜两人同行;互相怀疑,一人撩试后把“鬼”挤下了水,进而思考,为什么“愕然”,又为什么“大笑”?)参考答案:因为刚开始有伞的人怀疑对方是鬼,还把对方推下桥去;被推下桥的人又怀疑推他的人是鬼。这样两人互相怀疑对方是鬼。当看到对方并不是鬼,真相大白,他们既觉得意外,又觉得好笑,因此“相视愕然,不觉大笑”。总之,“相视愕然”是两个相互怀疑对方是鬼的人再次相见时,感到意外;“不觉大笑”是真相大白后的自嘲,笑声中含着对迷信鬼神的讽刺。4、思考:为什么会发生互相怀疑对方是鬼这样的事呢?(教师要引导学生捕捉他们

6、之所以疑神疑鬼的背景因素,然后引导学生自由讲述,相机板书:如时间和环境是雨夜,黑的辨不清容貌;情况是一人投伞,久之不语,便疑为鬼;而一撩又不值,更觉是鬼,因此将“鬼”奋力挤之桥下。而另一人见持伞之人也不语,而把自己推下桥,不是鬼又是什么?因此他们才互相怀疑对方为鬼。)5、他们明白真相后,“相视愕然,不觉大笑”,你能想象出当时的场面吗?他们会说些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当时“愕然”和“大笑”的神情、尴尬好笑的场面,联系内容想象他们也许会说些什么。他们的话无非是:看来世上真的没有鬼;是我们自己心中有鬼,疑心太重,才互相疑神疑鬼,闹出这样的笑话来等等。教师相机板书)6、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对他们俩

7、说些什么?(让学生大胆积极地发言,从而自然地揭示课文让我们懂得的道理。比如:干什么事都不要疑神疑鬼的;世上哪有什么鬼呀,要相信科学,反对迷信!)四、熟读成诵,积累语言。1、复述故事。这个故事大家都觉得可笑,想不想把它记住之后讲给别人听呢?(先让学生根据现代文复述故事,教师根据学生复述的情况即席点拨。)2、会复述故事还是不够的,最好能将文言文背诵下来,给大家3分钟时间。(让学生结合板书,尝试背诵,然后检查,力争“熟读成诵”。)五、回顾课文,师生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